理论和实证分析以及西方国家的实践大多证明,机构投资者能够发挥稳定市场、提高市场效率的作用但在中国,说到底,股市还是一个彻底的散户市场。
流通性不足引发的博弈格局对中国股市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在股票市场发展的第一个10年里,个人投资者无论在持股数量还是交易数量上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后来,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在持股数量上机构投资者逐渐超过了个人投资者,但是,个人投资在交易数量上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据报道,2010年底,在A股市场上,个人投资者持有股票的市值占流通股总市值的比重虽然已下降到26%,但却完成了85%的交易量。此外,虽然机构投资者在中国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其对股市流通性的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在一个不具备投资价值以及各项制度都不完善的市场。
为了生存,机构投资者只好把自己变成市场上的超级大散户。从流通性角度说,由于机构投资者的体积比较大,“船大难调头”,其风险控制难度明显大于个人投资者。因此,在与个人投资者的竞争中,经常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在实践中,为了不使自己的劣势进一步扩大,机构投资者之间尽量避开竞争,如果不小心走在一起,也会联手起来对抗个人投资者,逐渐地、中国股市形成了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博弈格局。
在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博弈过程中,以超级大散户身份出现的机构投资者利用信息优势、资金优势、掌握的媒体话语权等,操控股市、做庄、炒作题材、与上市公司管理层勾结等,以非理性的方式对付非理性的个人投资者,从中牟利;而大量非理性的个人投资者则采用跟庄、追涨杀跌、盲从等行为,不断随机构投资者起舞。由此导致如下一幕反复在中国股市上演:当股价上涨趋势形成后,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就会不断涌入其中,从而使市场上升的趋势不断被强化;相反,当股价下跌趋势形成后,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则会不断地出逃或回避,导致股价下跌的趋势不断被强化,直至交易清淡,如此不断反复。这就是中国股市在暴涨和暴跌中不断轮同的须要原因。
如此博弈,机构投资者的优势被不断放大,流通性不足的劣势则被完全掩盖;相反,个人投资者的优势则被完全掩盖,劣势则暴露无遗,博弈结果可想而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长时间、大面积亏损的主要原因。经过多次重复博弈,许多个人投资者只好退出市场。这就是为什么经过一轮暴涨与暴跌的轮回之后,中国股市长期低迷的根本原因。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但为什么股市却‘牛短熊长’这个问题”。其实,从根本上说,如此博弈,最终伤害的还是长期依赖于股票市场生存的机构投资者,伤害的是中国股市的长远发展。
随着2010年股指期货的推出以及产业资本大规模加入流通股(由于“大小非解禁”)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不对等的博弈格局才有所改观。但机构投资者面临的流通性不足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综上所述,流通性不足是股市暴涨暴跌的直接原因。长期以来,由于中国股市的深度严重不足、交易机制缺陷、没有做空机制、机构投资者结构单一、投资者及其行为的同质化等原因,致使股票市场流通性长期严重不足,尤其是机构投资者面临极大的流通性风险。为了生存,一方面机构投资者把自己变成市场上的超级大散户,以便充分发挥自己在资金、信息、专家理财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为了不使自己的劣势进一步扩大,机构投资者之间尽量避免竞争,如果不小心走在一起,也会联手起来对抗个人投资者。逐渐地,中国股市最终形成了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不对等的博弈格局。这是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