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的人群可以分为哪几类?
我们看到这么一群人,他们恰好相反,他们不是为了明天和未来,不是为了物质的贪婪而活着的。他们在拥有少量的生活费之外,便开始提升生命的境界。他们知道去发展自己的灵性,发展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一部分。他们对物质不是贪婪地攫取,而是用目光、用慧眼静静地、警惕地看着我们大脑中低层次的活动状态。他们一致向内心看过去,完全看清了内心的空虚和痛苦是怎样的—这就是俗人和智者的区别。俗人看到的是外部,看到的是想占有的一切,而智者、成道者看到的却是内心,是内心那个为什么想占有的过程、目的和所带来的结果。
经过分析,我们看清楚了欲望,可以知道欲望又分为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根据这种欲望的分层,我把现实生活中的人群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穷人。他们由于环境、教育、自律能力等影响,生活在社会的最下层,有些也好逸恶劳,有些因为没有受过什么像样的教育,通过劳动之后,经济倩况改善不大,从物质上、精神上他们都是彻底的穷人。但他们有些人也有觉悟,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省吃俭用供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一群人很了不起。
第二类是小康型。生活环境、所受教育都不错,有稳定的工作,但生活水平又不是太高,俗话说的“早涝保收”型。在精神层面,有一部分人具有一定的精神追求,还有一部分人属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型的,不能清楚认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第三类是有钱的穷人。他们眼中只有钱,觉得钱是万能的,除此之外,他们不再关心其他的东西。他们在人生孤独、寂寞、无聊的时候,通常轻则以吃喝玩乐打发时光,重则滥情、赌博、吸毒,甚至以犯罪去熬过人生。因为在他们头脑中金钱、权力就是成功,就是幸福的价值观,他们不曾有时间来提升他们更高层面的智慧。市面上通常讲的“穷得只剩钱了”、“男人有钱就变坏”、“人死了,钱没花完是种悲哀”就是说的这类人。
第四类是无钱的富人。他们由于时代、机遇、自我追求、社会认知等情况,经济上可能并不富有,但他们笃信人生的价值在于探索、创新和发现,他们在物质上虽然不富裕,但安贫乐道。对精神、艺术、文化孜孜不倦地追求。莫扎特、贝多芬、梵高、孔子、苏格拉底、释迎牟尼、老子、庄子、陶渊明等,他们都是人类历史中最宝贵的财富。他们证明了一切心灵善良、自由、独立、有创造力的人都是真正富有的人。
第五类是有钱的富人。他们是有很高的智商又具有极高情商的人,他们对财富、对人生意义的理解最为深刻,他们是人生最理想的状态,是真正的富有者。他们既拥有财富又有至高层面的纯粹智慧,所以是一个真正进入了自由王国、进入了人间天堂的富人。中国历史上的范蠡,微软的比尔·盖茨,投资家巴菲特、查理·芒格、索罗斯、约翰·邓普顿,他们不但是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精神的创造者。正如约翰·邓普顿说的:“真正的快乐源自于精神上的富足,而非物质上的富足。”巴菲特说:“我的存在比我创造的财富更重要。”
通过以上对欲望及人群的认识与分析,我们扑到那些成功的投资家们都是一些精神欲望大于物质欲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