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迷信“权威”, 获得智慧的方法有哪些?
对于一个刚进入证券市场的新人,或者是一个没有强大学习力和思考能力的人,再或者是一个没有自信、做事优柔寡断的人来说,都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权威”,并且一切的行动以权威为指南,但通常依赖于权威、不能独立思考的投资者,最后的结局大多以失败收场。
世上获得智慧的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是最明智的方法,是经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实践,再结合自己的独立思考,深思熟虑之后,顿悟出自己的系统。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一味读书,相信权威而不去思考,就会被书本、权威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所以要把学习和独立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每个投资成功者都是遵循了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之后,才能取得成就。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老师、华尔街的价值投资之父,但这些光环并不能阻止查理·芒格先生在某些理论上对格雷厄姆提出质疑。敢于去质疑,甚至推翻前人的理论是今天社会进步发展的源泉。国内很多投资者很崇拜巴菲特是很好的现象,毕竟证券市场的最后阶段一定是价值投资取得最终的胜利,但像巴菲特那样长期持股则并不适用于A股的现阶段,因为A股的波动太大,长期持股轻则付出时间成本及资金周转率的损失,重则资金也面临缩水的风险。巴菲特说了一句话很在理:“信息在没有经过整理之前,都是垃圾。”学习之后,没有结合现实情况,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都是没有太大价值的。
第二种方法是模仿前人的智慧。这种方法思考得少,基本上以权威为思想和行动指南,但只有形似没有神似,不懂得根据现实情况灵活变通。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但不懂得灵活应变。在公元前260年,与秦军在长平之战中,如万赵军包括赵括自己全部阵亡。在《史记》中,司马迁评价道:“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对赵括的读书能力评价很高,蔺相如则指出了问题所在:“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一些好读书的证券投资者,如果今天还只是停留在死读书的基础上是不行的。
第三种方法是最慢也是最痛苦的方法,就是通过亲身的经历、经验来学习。这种方法可谓是最笨、最难、最曲折的路线了,很多前人给我们总结的经验和智慧都是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们节省了时间和少犯错误,给了我们很多不必走弯路的经验。国内的有些“投资大师”很自负,说不怎么读书,懂点财务知识,凭自己的经验就可以了,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在最初进入证券市场阶段的投资者,都会去相信权威的理念,这是难免的。在刚进入证券市场时,我也不例外,天天会在证券市场闭市后,看各电视台权威人士的评论,这成了我的习惯,但不久之后,感觉他们说的这些东西没有太大价值,甚至是误导。如大盘K线呈上升趋势时,专家们就会提醒大家要敢于逢低吸纳,不可追涨,要耐心持股。假如K线处于下跌趋势时,他们就让大家要轻仓,不要满仓,注意逢高派发。如果他们想特立独行一些,证明自己是“大盘没机会,个股有机会”的炒股高手,那么他们就会喊出“轻大盘,重个股”之类的口号,反正即使某天股指下跌了上百点,肯定也会有逆市上涨的股票,至于你能否做到轻大盘、重个股,或者一轮熊市下来你的股票总市值是否增值了,跟他们并没有关系。
还有马后炮算命派股评。马后炮式股评通常搜长于“技术分析”,如0.618和0.382等黄金线指标,套用于对以往现成K线走势图做盘后指导分析,给人感觉以往这轮走势全在预料之中!还有用艾略特波浪理论的。如某次权威专家言之凿凿地说:“上升只在第三浪,还有两浪未完呢,抛什么抛!”这时大盘真的不给面子,股市没有上升,反而下跌了,专家又会找出原因说,上次有两个小波浪遗漏了、忽略了……很多专家、权威就是这样忽悠股民的。但是你要让他预先给出后市是涨是跌的结论,那是很难的,通常预先只能看到权威们那些司空见惯的、模棱两可的预测结果。
初入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还会受到权威大师们在股市中赚钱很容易的思想误导,认为证券市场是一个可以轻易赚大钱的地方,后来经过实践发现专家宣传有误,证券市场赚钱很难,并且看到大师赚钱的神话也破灭了。
2008年,市场上有本书引起股民的关注一一《林园炒股秘籍—中国股神从8000炒到20个亿,这不是神话》,其中有段文字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1989年他以8000元进入股市,至2005年底,林园投资的股票市值超过4亿元,16年间平均增长高达98%,相比之下,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公司在过去的41年间,每股账面价值从1965年的19美元增长至2006年底的59377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仅为21.5%。很多人对林园股票投资98%的复合增长率持有怀疑态度, 因为16年间林园曾离开过证券市场。实际上,如果剔除那些休息的时间,增长率要比98%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