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股票质押式回购竞争格局
信公君在调查中发现,目前许多大型银行、券商,内部均有一套成熟的报价系统。只需将股票代码输入系统就能立刻显示出针对该标的的质押率和融资利率。正如前文所述,经过近两年的爆发式增长,股票质押式回购早已成为了竞争红海。资金融出方之所以对这项业务如此青睐,也在于它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及完善的风控制度,在资产稀缺的大环境下,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很快便成为各金融机构争相追逐的对象。
券商自营的股票质押式回购速度快、流程简单,且券商具有相对更高的股价敏感度,更易把握风险。但由于证券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开展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融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本的200%,因此提供的资金规模有限。且券商的资金成本一般要较银行高。
银行资金实力雄厚、资金成本较低,但银行在风控标准上也相对最为谨慎,议价空间有限。通常银行会以成立资产管理计划的方式通过证券公司进行场内交易,此模式下需向券商支付一定的通道费用,增加了融资成本。
其他资金(信托、保险、基金等)风控标准相对宽松,在上市期限、质押率等关键条款上有谈判空间,还可以通过结构化方式进一步提高质押率。但是,由于融出方承担较大风险,其融资成本最高;若进行场外交易的话,手续也较复杂,资金到位速度较慢。
在当前竞争格局下,可以说,股票质押式回购市场已经非常透明。随手找一个代码,一天之内便可完成数十家金融机构的询价,如果对质押率不满意,金融机构还会主动提供各种结构化方案,对质押率进行突破。融资利率竞争更甚,2016年,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市场利率底线,以一年期为例,从之前的7%以上变为了6%以上,又变为了5%以上,在2016年12月有些机构还一度报价到了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