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社会认知,就是一个人对其他的人或事物的总的看法,具体就是对其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志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也可以称作社会意识。例如我们讨厌说假话空话的领导者,我们喜欢幽默诙谐的同事,我们认为这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并不存在鬼神。我们对家人的团结友爱非常看重,我们要求上市公司信息的发布对所有的投资者都-视同仁等等, 这些都属于社会认知的范畴。
社会认知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外部环境影响的结果,家庭、老师、长者、领导、同学、朋友都会对一个的社会意识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最根本的影响来源于“社会化”。社会认知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对人或事物的喜欢或偏爱的程度,譬如家长喜欢指责别人,孩子也会经常推脱责任:老师喜欢唐诗宋词,学生也会吟诗作对;而国家层面的、潜移默化的社会化教育,使人们有着区别于其他国家人民的独特性格和处事方式。
同时, 在人们对外部的人或事物形成印象、做出判断的心理过程中,还有一种惯常性的思维模式,那就是人们会主动地、自觉地将所获得的那部分信息整合成一个紧凑的、有意义的概念,这就是社会认知中的一致性规律。这种认知的一致性规律往往就是我们进行基本判断、做出决策的重要心理依据。例如,我们跟一个人接触后,发现这个人有几次说话不算数,我们很自然就给他贴上“言而无信”的标签,从此就不愿意搭理他:我们看到一个演员角色扮演得非常成功,我们就会认为这个演员“在生活中一定非常优秀,是理想的梦中情人”,就会想尽办法寻找TA的活动轨迹、生活信息,甚至浮想联翩;有几次外交部对一些事件只进行“ 抗议",很多人就说“政府软弱",从而对政府失去信心。其实这些都是由于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所得到的信息不完整所致,再加上认知的一致性规律,使得我们在思维上存在着众多的认知偏差和归因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