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讲的神,是通过高层次上的觉悟和有效的方法,把人自身的弱点(曾性) 逐渐清除掉以后光芒四射的混元本体。神,是任何人都具有的,乃至任何生命有具有的“本来面目”,佛家称之谓佛。道家称之谓道,儒家称之谓至善。
在“唤醒神性,恢复真心,止于至善”这个问题上,中国古代先贤有着非常精辟地论述《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对这三句经典名言,后世诸家解读甚多,莫衷一是。笔者是这么翻译的:真正的大学问,是首先知晓身体构造、运行规律,而后推知社会,宇宙、万物的真理,与所有的人、动物、植物亲近,就像自身的五脏六腑互相依赖样, 最终达到最高的至善的精神境界。怎么才能做到这些呢?知道克制才能安定,有了安定就能安静,安静以后就会安稳,安稳以后就能思虑和过滤,于是就有智慧上的收获。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末节,都有先后发生的顺序,知道了哪是前哪是后,哪是因哪是果,那么就很接近于大道了。
《大学》里的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不要浮躁,要安静;不要紧张,要舒缓,只有心平气和,才会精神愉悦。首先要思考,才会有智慧;有智慧,就会明白“明德";首先要善,才会逐渐到达至善。这个“至善”,就是本节所说的“内心的神”。
另外 .个伟大的思想家孟子从人与禽兽的差异来谈“唤醒神性,恢复真心”的重要性,他说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对第-句,笔者的翻译是:人跟禽兽的差别其实是很细微的,只有经常学习、自我改变、不断进步的人能减少自己的兽性,逐渐成为圣人君子:而一般的普通人,由于经常不学习不进步,因此跟禽兽差别并不大——而君子则由于经常学习进步,所以保存有仁义之心。同时,孟子还告诚人们,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卓越的人,就应该有“恻隐之心, 着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心”就像人的四肢样,不可或缺。如果一个人不具有这 “四种心”的话,按孟子的话就是“非人也”——那就不是人。
其实不管是孔子的话,还是孟子的话,其主要观点与所有的教义都是一样的,都是指导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觉悟,只有有了这种觉悟以后,才会通晓身体、社会、自然、字宙之间的真理,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生活生产的实践。
笔者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人为什么总是陷入精神困境,那是因为人是兽性和神性的统一。
普通人就是因为缺乏正确的修身养性的指导,不能进人到更高的精神层次,致使自己身上的兽性过多,神性太少,所以经常陷人“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以及“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的六俗当中,在“七情六欲”中沉溺堕陷,不能自拔。
实事求是地讲,只有少数人能做到克制欲望,修养身心,逐渐做到智慧光明,默然雷音;大部分人依然是普通人一在这个世上, 生的简单,活的平凡,死的一般,既无意义又无价值。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波兰特.罗素说的那样:大多数人宁愿去死也不思考,他们确实至死也没有思考过。
如何唤醒内心深处的神呢?笔者认为,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心存善意。即心地善良,与人为善,尊重所有的人,待人和气。
善于生存。至少擅长某-项技能,而且旁类触通,举一反三;同时头脑灵活,不墨守成规。
能够悔过。忏悔是人性当中的崇高品质,是指在面对自已犯下的错误的时候,能;够反思、悔过、痛改前非。
神性渐现。神性,是人性的本来意义,本来面目,代表着人的最本质的部分,它来源于最久远的过去,甚至独立于人而存在,你可以用“道”“佛”“上帝”“至善”等词汇来理解它。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是善与晋的统一,其中,恶,是指人的动物性,或曰兽性;善,就是通过上述四个阶段逐渐恢复神性、止于至善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