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投资者认为,一只股票相对于其他股票或历史价格区间的价格水平(而不是价值),可以揭示出该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以下是最常见的估值:
1.以当前股票价格衡量价值。在初出茅庐的投资者当中始终有一种观念,即价格越低的股票(如每股3美元)就越便宜,价格越高的股票(如400美元)肯定就越贵。这些人坚信,只要买进低价位的股票,他们几乎可以做到稳赚不赔。在他们看来,高价位的股票总是危险的。此外,他们总会在股票拆分后积极买进(进而推高股价),这当然是愚蠢之举。(股票分拆并不会创造价值。假设一家公司流通在外的股价为10美元。在经过一次1拆10的股票分拆后,原来持有1股的股东现在则持有10股,拆分后的股价应该是每股1美元。因此,股东不会因为分拆而得到任何额外的好处。因为公司的价值没有任何变化,每股新股对公司的所有权相对于老股的1/10。换句话说,新股的内在价值为牢固的1/10。所以,价格与内在价值的差额在拆分后维持不变。)将价格与价值混为一谈绝对是大错特错。第四章的讨论已经告诉我们,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取决于它的未来现金流。而价格与未来现金流没有任何关系。价格只是你实际支付的对价,而价值才是你得到的财富。
2.以历史价位衡量价值。同样常见的另一个估值误区,就是将当前的股票价格与历史价格进行比较。出于某种原因,大多数人在决定买进之前会查询一只股票过去5-10年的股价图。如果一只股票以往的价位相对较高,那么,就认为这只股票很贵。因此,一旦股价进入低位,就认为股价即将上涨。同样,如果股票的交易价格在某个时期内始终处于一个区间,很多人就会认为,该股票的价位理应属于这个价格区间。因此,一旦股价达到这个区间的最低位,他们就认为,股票即将升值;反之,当股价达到这个区间的最高点时,就认为该股票价格太高,已经丧失了价值吸引力。
3.以买入价格作为价格参照。另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将股票的价值与其买入价格混为一谈。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股票的公允价值在买入后便出现减值。因此,即便内在价值已经低于买入价格,他们依旧不容易抛出股票。
4.价格变动是内在价值的构成要素。价格变动会影响到投资者对股票的估值。比如说,当股票突然跌至他们以前设定的“便宜”价位之下时,很多投资者会感到不知所措。实际上,仅仅是股价下跌这一事实,就足以让投资者对初始的投资策略产生疑虑。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卖盘压力自然而然地会引出一个道理:卖家知道某些买家所不知道的东西。尽管怀疑论有利于投资,但因为价格波动而改变投资初衷却没有任何好处。老道的投资者不会为市场的以往对股票的定价是正确的。其次,锚定历史价格忽略了公司在若干月或是若干年后可能发生的变化。菲利普•费雪认为,太多的人低估了公司变迁对其内在价值的影响,实际上,几年的变化就足以让公司的内在价值发生翻天授地的变化。
上述的所有误区,均可归咎于认知偏差(尤其是锚定心理)以及很多投资者在估值中走捷径的形态。虽然说以价格代替价值的做法简单易行,但却不尽合理。内在价值是建立在当期资产与未来现金流基础上的股票公允价值;而价格则体现了市场对内在价值的认同程度。
综上所述,最根本的教训就是投资者不应以股票价格为重心。比如,不以历史股价为股票分析的出发点,在实践中是一种良好的做法。应仅凭价格变动就改变最初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