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个人对风险的容忍度取决于他的性格、财务状况、目标、性别(女性对风险的承受力通常低于男性)以及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会下降)等因素。但不为多数人所知的是,风险容忍度绝对不是静态的,它依赖于一个人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
而下列因素会对这种认识产生不自觉的影响:
1.首先,一个人对风险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会受到以往经历的影响,尤其是当这些经历还历历在目时,影响就会体现得更为强烈。例如,人们习惯于认为,只要能赚到大钱,投资就是低风险的。或者,在市场暴跌后,他们会夸大股票的风险。
2.其次,潜在回报会影响一个人对风险的看法。如果潜在收益的绝对值很大,那么,不管实现这种收益的概率有多小,人们都愿意承担风险。这也可以理解,就像尽管大家都知道中奖的概率几乎等于零,人们为什么还是乐此不疲地买彩票。
3.其次是赚钱的压力。急需用钱的人,往往比没有财务压力的人更愿意承担高风险。
4.最后,对风险的认识还要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如羊群效应(只要是大家都接受的事情,自然就是低风险的事情)、非对称损失厌恶情绪(在经历惨重损失后,人们会惊慌失措,变得对风险极为厌恶)、过度自信(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再加上幻想,会诱使人们承担超出能力范围的风险)以及熟悉性和同情心(觉得熟悉的股票,或是打算委以信任的股票,会让人们放松警惕)等心理偏差。
风险概念的不断变化,让很多人不知所措,因为它让人们在以下三种状态之间辗转徘徊:担心(适度的风险承受度)、自负(高风险承受度)和慌乱(极低的风险承受度)。
因此,如果不能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风险概念的变换,必然会遭遇一系列的错误,譬如:
(1)形势恶化便惊慌而逃,市场向好便蜂拥而入。
在市场形势恶化时,出于近期经历或是因为非对称损失厌恶情绪,以前习惯于一往无前的投资者,会突然变得谨小慎微。反之,当市场形势一片大好时,所有一贯保守的投资者都会蜂拥而入,实际上,他们对此应早有感知。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羊群现象(因为大家都在买)、对近期积极经历的推理以及投资很容易的错误认识。当然,随波逐流完全有悖于合理的风险管理原则,因为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是高买低卖。
(2)在连续成功后开始冒险。在近期市场操作中赚了大钱的人,可能会对风险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开始从以往经历中进行推理,或是因为他们的信心已经爆棚。
(3)在一系列失败后开始冒险。遭受严重损失的人,往往愿意冒更大的风险,因为他们急于赚回本钱。
(4)投机性炒股:在潜在巨大回报的诱惑下,或是出于过度自信,很多投资者忘记了投机性的股票投资是非常危险的。
(5)不恰当的分散化投资。出于熟悉性和同情心,人们可能将组合过分地集中于大公司、自己所在的公司或是地理位置特殊的公司。如果过度自信与信息不完整夹在一起,投资者就是在无知地冒险。
(6)不关心价格。人们往往会觉得自己熟悉的股票一定会有高回报,因此,有些人经常会在高价位上买进蓝筹股或其他熟悉公司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