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公司就是从母公司中整体或部分剥离出来的公司。因此,它也属于特殊情境股票。由于它具有特殊的性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分拆股票做单独讨论。众多顶级投资者都曾说过,整体或部分剥离的公司可能是非常有价值的投资对象。
相关研究表明,在剥离后的3年内,分拆上市公司(甚至也包括它们的母公司)的股票业绩往往会明显超越大盘。很多分拆上市公司都曾给投资者带来非常可观的回报,最有代表性的无疑是从AT&T中剥离出来的7家“小贝尔”公司,它们是美国技术公司、大西洋贝尔公司、南方贝尔实验室、纽英伦电话公司、太平洋电讯公司、西南贝尔公司以及美国西部公司。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彼得•林奇提到,从1983-1988年期间,这7家从AT&T中分拆出来的公司合计实现了170%左右的收益率(含股利),相当于大盘收益率的2倍多。
分拆股票表现优异的原因,可能是市场对它们的估值经常偏低,或是未能意识到很多业务分拆的目的就是提高业绩。但分拆企业在独立运营后实现业绩改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分拆公司的管理者通常有足够的动力去改善业绩。在分拆之前的情形不同,他们自主经营,无须受到母公司的干预。第二,分拆公司管理层的经营重点也比以前更集中。第三,母公司在分拆的准备和结构设计中,通常会尽量考虑到分拆公司取得成功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实际上,母公司往往是分拆公司成功的既得利益者,毕竟,失败肯定会给母公司带来负面影响,而母公司的股东注定会得益于分拆公司的成功(母公司本身通常也是分拆公司的股东)。
分拆公司被错误定价的另一个原因,是与分拆相关的文件往往都非常复杂。此外,要理解分拆公司的模拟财务报表也并非易事。通读数百页财务报告、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对分拆公司的投资,如此繁重而复杂的工作必然会让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分拆公司的复杂性导致投资者对它们兴趣索然,使得这种股票更有可能出现无效定价。但即便如此,并非所有分拆公司都是平等的。因此,分拆股票的投资者必须有所选择,寻找具有如下特殊的目标(在美国,投资者可以阅读证交会公开发布的“Form 10”文件,尤其是该文件的前几页,获得针对某只分拆股票的更多信息):
A.经内部人确认的交易。乔尔•格林布拉特认为,重大的内幕人行动可能是分拆股票具有投资价值最有力的信号。因此,判断是否存在如此迹象极为重要。
B.交易结构有利于母公司股东的分拆。如果有足够的理由认为,母公司的管理层试图通过分拆为股东创造有利可图的交易,那么这种分拆就有可能会带来相当诱人的回报。下两种分拆通常可满足这个标准。
在《你能成为股市天才》一书中,乔尔•格林布拉特介绍了一种极具吸引力的认股权示例。1990年,自由传媒公司从远程通信公司中分拆出来。专业投资者对这笔分拆业务避而远之,因为自由媒体规模很小(相对于其母公司而言),而且它的股价也被人为设定在较高水平上(这就限制了股票的流动性,因为散户投资者针对高价位股票的交易并不活跃)。但只要认真了解一下CEO约翰•马龙的地位,投资者就会发现,他注定会成为自由传媒公司的一名重要股东。事实证明,自由传媒公司在分拆后的2年内,其股价就增加了10倍。
C.可能会带来抛出压力的分拆。抛盘压力通常只存在于母公司对其股东分配股票的分拆交易。此时,母公司股东接盘的股票并非他们心甘情愿得到的,因此,有些人自然希望尽快抛出。机构投资者甚至有可能会因为投资章程的限制而不得不抛出这种股票(比如,公司可能禁止投资市值很小的分公司股票)。如果投资者因不熟悉新业务或者头寸太小不值得花费精力而没有兴趣分析分拆公司的优势,那么,后续的抛盘压力会更大。最后,某些分拆公司可能很像有毒资产(如,母公司将负债转移给分拆公司),从而让投资者避而远之。万豪集团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分拆,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典型案例。因遭遇房地产危机,万豪决定剥离优质资产成立万豪国际酒店集团,把市场形势不佳的酒店地产及低增长的租赁酒店留在高杠杆的万豪资产管理公司。而乔尔•格林布拉特恰恰认为,万豪资产管理值得期待,因为他意识到,如下三个原因会导致该公司承受巨大的卖出压力。
就交易的时机而言,买进分拆股票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在交易完成的1年后。此时,抛盘压力已减弱,分拆公司的卓越业绩也已被市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