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股市名家>国际大师谈投资> 巴菲特股市为何不跌?巴菲特的理财方法是什么?

巴菲特股市为何不跌?巴菲特的理财方法是什么?

2019-07-08 19:40:52  来源:国际大师谈投资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23分钟的时间

巴菲特股市为何不跌?巴菲特的理财方法是什么?

时间:2019-07-08 19:40:52  来源:国际大师谈投资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元

该书于1997年首次出版,是摩根大通银行推荐给百万富翁十本必读书之一。巴菲特的这本书出版后,受到了美国读者及其他国家英语读者的广泛好评。这本书中萃取了巴菲特在运用其投资方法时所积累的经验之精华。这种投资方法事实上是由他的导师,曾经写出(证券分析)这本经典之作的本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开创的,看完《巴非特:从100元到160亿》这本书之后。读者想必会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也就不难想象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惊人的业绩。

巴菲持第一位靠证券投资 成为拥有几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高豪。在美国《纽约时报》评出的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中,巴菲特名列榜首。巴非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在1964年的账面面值仅为每股19.46美元。面到1998年6月,其每股价格达到80900美元。能让一只股票在35年内上涨2500信绝非一般技艺。沃伦.巴菲特仍然当之无愧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家之一。

内容提要

巴菲特每年都要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中给股东写一封信。总结在过去一年中的成败得失。从挑选经理、选择投资目标、评估公司,到有效地使用金融信息,怎样看会计报表等,这些信见识卓越,额益甚广。

《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一书就是由美国著名法学教授坎宁安协助巴非特整理这些信件面写成的,其中不仅包括巴菲特从平民成长为巨富的传奇经历,更重要的还有其从100元到160亿成功的投资理念。(纽约时报)将其誉为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人的投资策略精华。

《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的影响与意义是非常大的,不少投资者和管理者都表示.阅读巴菲特向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提出的报告时得到的教益,胜过任何一本金融教科书。想到有人仅仅为了一睹巴非特撰写的年报,不惜花上几万美元买上一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要是不读《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这本书就太可惜了。读这本书,不仅可以学习到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还可以领略到巴菲特出众的文采和幽默。

《巴菲特:从100元到160 亿》的投资理念

1999年,伯克希尔.哈撒韦一些较大投资的表现平平,这些投资包括可口可乐公司和通用再保险公司,巴菲特还错过了1999年技术股的狂涨。有些人认为巴菲特在大趋势中已经找不到感觉了。1999 年对巴菲特来说肯定是不如意的一年。但是在这本书中读者会发现,巴菲特认为错过了一个刚刚开始的趋势并不重要。他的时间尺度远远超过一年。他对投资活动中的追赶潮流不以为然。他追求的是经得起考验的投资价值,在真正了解一项事物之前他是不会去投资的。重要的是他是作为所有者去投资的。所以,他进行长线投资,密切.跟踪所投资公司的经理人员的表现。简而言之,他相信龟兔赛跑中获胜的将是乌龟而不是兔子,这个理念正是所谓巴菲特投资方法的真谛。

巴菲特的许多观点与传统的管理与投资教条相抵触。例如。巴菲特认为用股票期权作为对经理的报酬对股东不利,他更倾向于直接用现金奖励经理。因为这些经理若是真的看好自己公司的股票,只要到二级市场上去买就可以了。许多公司的业绩增长,是因为留存了本应派发给股东的红利。如果这些用于再投资的留存收益可以产生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回报,那么留存收益显然是明智的:但若是回报率比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低,那么股东就会蒙受损失。许多公司经理明知回报率低,但还喜欢留存收益,因为公司的业绩毕竟还是增长了,这样他们手中的股票期权的价值就会提高,这等于是拿股东的钱为自己谋利。

巴菲特<a href='/caijunyi/290233.html'>股市</a>为何不跌?巴菲特的理财方法是什么?

1999年对伯克希尔.哈撒韦来说是不如意的一年,其每股的账面价值增长率创下35年来的新低一仅为0.5%,巴菲特在1999 年度的年报中开简便说,即使是鸟龙侦探克鲁索(已故英国影星彼得.塞勒扮演的法国低能侦探)也能看出你们的董事长有罪。他还说自己在1999年的资产配置成绩只能得个“D"。

伯克希尔.哈撒韦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它投资的几家大公司在1999年的二级市场表现极其糟糕:可口可乐下跌30.7%,吉列下跌34.1%,联邦家庭抵押贷款公司下跌41%,以及通用再保险公司下跌50%。幸好伯克希尔.哈撒韦参股的运通公司和花旗银行分别上涨19. 9%和51.7%,才多少为公司挽回一些损失。前几家公司的股价下滑并非由于它们是所谓“旧经济”股,而是因为公司的业绩大幅下滑。

说到“旧经济”公司,就必然要提到所谓以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公司。有人认为巴菲特的投资传奇在“新经济”下早已退色,而他的那些投资理念早该扔到故纸堆里去了。

首先,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犹如蒸汽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场革命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并非直接从事信息技术的公司才能享受革命的硕果。“旧经济”公司也能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及赢利能力,如柯达公司利用信息技术简化原材料采购环节,结果在产品售价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赢利水平。

其次,巴菲特在书中表述的投资理念是一种基础理念(好比法律中的宪法),新技术革命只会使这种理念不断升华。凭借信息技术的进步,我们也许可以建立一套基于 低轨道卫星的高速无线因特网接人系统,这样就可以通过手持式上网设备与身处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联络,但这终究代替不了人与人面对面的接触。这个道理在投资界中也适用,最基本的东西无法取代。

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是因循守旧)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投资大师江恩曾经说过:许多人在成功之后就全然忘却了自己在走向成功时所遵循的原则,结果遭到了惨败。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巴菲特把手中原先持有的“旧经济”股全部抛掉,转而投入到泡沫遮天蔽日的网络股中,那结局会是什么样子?不敢肯定巴菲特能从中大赚一票:但可以肯定那时的巴菲特已经不再是巴菲特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当有人问及巴菲特对网络股的看法时,他总是回答,“没智慧的人有解释,不解释的人有智慧”。

巴菲特投资“金"定律

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规律的投资。

买价决定报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长线投资也是如此。利润的复合增长与交易费用.避税使投资者受益无穷。

不要在意某家公司来年可赚多少,只要在意其未来5~10年能赚多少,只投资来来收益确定性高的企业。通货膨胀是投资者的最大敌人。

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成长只是用来决定价值的预测过程。

投资者财务上的成功与他对投资企业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安全边际”从两个方面协助你的投资。首先是缓冲可能的价格风险;其次是可获得相对高的权益报酬率。

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在下个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即使美联储主席偷偷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为之改变我的任何投资作为。

不理会股市的涨跌,不担心经济情势的变化,不相信任何预测,不接受任何内幕消息,只注意两点:①买什么股票;②买入价格。

巴菲特股市不败的六大要素

1.不要赔钱这是巴菲特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投资的第一条准则是不要赔钱;第二条准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因为如果投资一美元。赔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钱,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才能回到起点。

巴菲特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在1965~2006年,历经3个熊市,而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只有一年(2001年)出现亏损。

2.关注股本收益率巴菲特更喜欢用股本收益争来衡量企业的贏利状况。股本收益率是用公司净收入除以般来的股本,它衡量的是公司利润占股东资本的百分比,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的赢利增长状况。

根据他的价值投资原则,公司的股本收益率应该不低于15%。在巴菲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中,可口可乐的股本收益率超过30%,美国运通公司达到37%。

3.要看未来人们把巴菲特称为“奥 马哈的先知",因为他总是有意识地去辨别公司是否有好的发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后25年里继续保持成功。巴菲特常说,要透过窗户向前看,不能看后视镜。

预测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办法,是计算公司未来的預期现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钱。这是巴菲特评估公司内在价值的办法。然后他会寻找那些严重偏离这一价值,低价出售的公司。

4.坚持投资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经济屏障”的公司预测未来必定 会有风险,因此巴菲特偏爱那些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经济屏障”的公司。这不一定意味着他所投资的公司一定独占某种产品或某个市场。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从来就不缺竞争对手。但巴菲特总是寻找那些具有长期竞争优势,使他对公司价值的预测更安全的公司。

20世纪90年代末,巴菲特不愿投资科技股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看不出哪个公司具有足够的长期竟争优势。

5.把钱投资到你最看好的投资对象上绝大多数价值投资者天性 保守,但巴菲特不是。他投资股市的620亿美元集中在45只股票上。他的投资战略甚至比这个数字更激进。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前10只股票占了投资总量的90%。其实,这符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要犹豫不定,为什么不把钱投资到你最看好的投资对象,上呢?”

6.能够耐心等待如果你在股市里换手 ,那么可能错失良机。巴菲特的原则是:不要频频换手,直到有好的投资对象才出手。

巴菲特常引用传奇棒球击球手特德.威廉斯的话:“要做一个好的 击球手,你必须有好球可打。”如果没有好的投资对象.那么他宁可持有现金。据统计,现金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配比中占18%以上,而大多数基金公司只有4%的现金。

巴菲特理财法:“三要三不要”

要投資那些始终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的企业,巴菲特总是青睐那些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的企业。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价波动,确保投资的保值和增值。而对于总想利用配股.增发等途径榨取投资者血汗的企业一概拒之门外。

要投资资源垄断型行业从巴 菲特的投资构成来看,道路、桥梁、煤炭、电力等资源垄断型企业占了相当份额,这类企业一般是外资入市购并的首选,同时独特的行业优势也能确保效益的平稳。

要投资易了解、前景看好的企业巴菲特认为凡是投资的股 票必须是自己了如指掌,并且是具有较好行业前景的企业。不熟悉前途莫测的企业即使被说得天花乱坠也毫不动心。

不要贪婪1969年,整个华尔街进入了 投机的疯狂阶段,面对连创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却在手中股票涨到20%的时候就非常冷静地悉数全抛。

不要跟风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现了所谓的网络概念股,巴菲特却除自已不懂高科技,没法投资。一年后全球出现了高科技网络股股灾

不要投机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早晨就上涨是十分愚意的。

巴菲特理财习惯揭秘

当今金融界,微软公司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先生与投资大亨巴菲特二位长期稳坐排行榜的前两位。他们曾联袂到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做演讲,当有华盛顿大学商学院学生请他们谈谈致富之道时,巴菲特说:“是习惯的力量。”

1.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现在大家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许多人认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即使某种金融资产发生较大风险,也不会全军覆没。但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者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从表面看巴菲特似乎和大家发生了分歧,其实双方都没有错。因为理财快窍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比如巴菲特是国际公认的“股神",自然有信心重仓持有少量股票。而普通投资者由于自身精力和知识的局限,很难对投资对象有专业深入的研究,此时分散投资不失为明智之举。另外,巴菲特集中投资的策略基于集中调研、集中决策。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决策次数多的成功率自然比投资决策少的要低,就好像独生子女总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顾多一些,长得也壮一些一样。

2.生意不熟不做中国有句古话叫:“生意不熟不做”。 巴菲特有一个习惯,不熟的股票不做,所以他永远只买一些传统行业的股票,而不去碰那些高科技股。

2000年初,网络股高潮的时候,巴非特却没有购买。那时大家一致认为他已经落后了,但是现在回卖一看、网络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疯狂的投机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现了其稳健的投资大师风采,成为最大的赢家。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一项投资前都要仔细调研,自己没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仓促决策。

3.长期投责有人曾做过统计,巴菲特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没有少过8年的。巴菲特曾说:“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

我们所看到的是许多人追涨杀跌,到头来只是为券商贡献了手续费。自己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不妨算一个账,按巴菲特的持股时间,某只股票持股8年,买进卖出手续费是1.5%,如果在这8年中,每个月换股一次,支出1.5%的费用,一年12个月则支出费用18%,8年不算复利,静态支出也达到144%。

巴菲特推荐投资者要读的书

《证券分析》(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的经典名著,专业投资者必读之书,巴菲特认为每一个投资 者都应该阅读此书10遍以上。

《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专门为普通投资者所著,巴非特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著作”。

《怎样选择成长股》(费舍尔著)。巴菲特称自己的投资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舍尔"。他说:“运用费舍尔的技巧,可以了解这一行......有助于做出一个聪明的投资决定.”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本书收集整理了20多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的精华段落,巴菲特认为出版此书是整理其投资哲学的一流工作。

《杰克韦尔奇自传》(杰克韦尔奇著)世界第一CEO自传。被全球经理人奉为“CEO的圣经”。在本书中首次透露管理秘诀:在短短20年间如何将通用电气从世界第10 位提升到第2位,市场资本增长30多倍,达到4500亿美元,以及他的成长岁月、成功经历和经营理念。巴菲特是这样推荐这本书的:“杰克是管理界的老虎伍兹,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们虽然赶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赢)(杰克。韦尔奇著)。巴菲特称“有了《赢》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这种说法虽然显得夸张,但是也证明了本书的分量。《赢)这类书籍,及《女总裁告诉你》、《影响力》都是以观点结合实例的方法叙述,如果你想在短时间内掌握其中的技巧那么你只需要抄写下书中所有粗体标题,因为那些都是作者对各种事例的总结,所以厚厚的一本书,也不过是围绕这些内容展开。但如果你认为这便是本书精华,那么你就错了,书中那些真实的实例以及作者的人生经验才是这类图书的亮点。技巧谁都可以掌握,但是经历却人人不同,如果你愿意花时间阅读书中的每一个例子,相信你会得到更多宝贵的东西。

最后,巴菲特是这样概括他的日常工作:“我的工作是阅读”。也就是说:巴菲特力量的源泉应该是来自阅读。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