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小编有为大家介绍过关于股市中的牛股,在股市中还有一种股票叫做仙股,听着很仙气的感觉。那么股市中的仙股有哪些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呢?
一元仙股有哪些?
三板有很多这样的仙股,就是那些ST后退市的股票,每周只交易几次,不是每天都交易,可以向你开户的券商询问三板的行情。
回顾历史,最早出现“一元股”是在1994年,当时市场极度低迷,以上海石化为首的30余只股票价格不到2元。后来,市场在1998年和2002年曾几度出现“一元股”,但随着几只“一元股”的无奈退市或重组成功,“一元股”一度绝迹。到2004年6月,ST银广夏和*ST吉纸率先跌破2元,开启了上一轮熊市的“一元股”时代,随后越来越多的个股步其后尘,加入“一元股”行列。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一元”股遍地开花,甚至出现一元以下的“仙股”,2005年“一元股”的数量达到50多只。
为什么有那么多
一般投资者以为港股降至一分钱应该没有下跌的空间,只有上涨的可能,其实不然,不少仙股在并股后一跌再跌,使投资者血本无归。如大凌国际就曾每100股合1股,复牌后再跌五成。
并股本来是为了“保壳”、刺激交投活跃,但却经常给投资者兑现了更大损失,股东们经常要为“保壳”付出沉重代价。如一家上市公司以面值0.1港元、招股价1元发行了1亿股,由于经营不善,股价跌至0.01港元,在每10股并1股后,成交价应该为0.1港元;但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可能继续不看好该公司,或者并股前该股实际仅仅值每股半分钱,于是并股复牌后又跌去五成,并股后每股从0.1元跌至0.05元。
并股对于上市公司有时是件好事。因为公司历次发行股票时,实际招股价高出每股面值的部分均计入资本公积金;上市公司如果实行10股并为1股,股份注销了九成,则上市公司的注册资本变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其余九成注册资本可能被转至损益帐,充当利润,经过此轮数字游戏的粉饰,公司的会计报表或者会好看些,有时甚至出现公司财务状况扭亏为盈的情况。
据悉,有一香港教员,决定只将其400万港元中的100万投资港股,算是保守型的投资了。由于其购买的股票不断低价增发,股东被迫参与,而且公司宣布并股,股价下跌,不知不觉中她投入的资金接近400万港元,远远超过自己原先定下的投资限额,更要命的是其股票市值缩水至只有40万港元。
虽然香港的上市公司治理在亚洲称得上“先进水平”,但是大福证券董事总经理黄绍开指出:港股中有六、七成上市公司不务正业。通过低价增发、并股就是其中一种“套利”模式。随着经济不景,目前选择这种另类财技的港股有增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