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投资港股,防踩雷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港股踩雷案例:超大比例的合股供股
合股供股,在香港股市常常令投资者防不胜防。与A股市场流行高送转不同,香港很多股票在股价跌破0.1元后,就会合股,如10股变成1股。然后在合股后,通常还会搭配供股(也叫配股),以大幅低于市场价的方式超大比例融资。而这一类股票,常常令投资者防不胜防。
3月29日,毅信控股(01246.HK)开盘后出现暴跌,直接跌到了0.01港元/股,跌幅37.5%。1分钱是港股的最低价位,这只股票已经跌无可跌。毅信控股之所以如此大跌,是因为该公司日前公布一则先合股后供股的公告:3月24日晚,毅信控股有限公司公告宣布,董事会建议进行25合1的股份合并,基准为每25股每股面值0.001港元的已发行及未发行股份将,合并为1股面值0.025港元的合并股份。合并生效及独立股东于股东特别大会上批准后,毅信控股建议进行供股,按于记录日期每持有2股合并股份供11股供股股份基准,按认购价每股供股股份0.165港元向合资格股东发行54.78亿股供股股份(较上交易日(24)理论收市价折让58.75%),供股估计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8.8亿港元,其中约4.2亿港元拟用于偿还集团债务,而余额约4.6亿港元拟用于进行建议收购事项。
简单来说,就是要25股合为1股,然后用折价58.75%的价格来10股配55股。对于原先持有的小股东来说,要么再拿一大笔钱来认购参与,要么就坐视其他人用比自己便宜一半以上的价格来买入股票。也因此,这种超大比例的合股供股,往往令投资人损失惨重。
港股投资的风险
1.汇率风险
由于港币实行的是挂钩美元的联席汇率制度,因此美元兑人民币的波动同时也早就了港股对人民币的兑换波动,但总体而言如果投资的是大陆在港的上市公司,由于业务以人民币衡量,因此这种风险实际是中性的。
2. 系统性整体性的估值风险
系统性的风险是指跟踪的大盘或某一行业、指数整体性的高估风险。本文主要以PE即市盈率来衡量估值的高低位。
市盈率(Price Earning Ration,简称P/E)即一段时间内股票价格与每股收益之比,是评判股票价格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参数。股票市的平均市盈率作为一个比较宏观的技术指标,从整体上指示了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和增长潜力,对于评价一国股市是否存在过高风险或估值不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到每个国家乃至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股市平均市盈率到底多少才算合理,是由多种因素综合确定的。从欧美等成熟市场的情况看,影响市场整体市盈率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利率水平;二是经济增长情况。关于我国股市市盈率的合理水平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但通常而言,市场的利率越高则股票市场的估值越低,反之如果利率较低则可以给予较高的PE估值。
对于大盘蓝筹而言,以目前的低利率水平,一般成熟市场给予的估值中枢是15倍市盈率附近,过高比如超过20倍以上则明显是高估,低于10倍则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
而对于小盘股尤其是新兴行业的小公司,则很难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比如在欧美也有科网股的泡沫,中国的创业板则目前被称为“神创版”,但无论如何都是以市盈率来衡量的。我通常认为对于小盘股,整体性的估值超过35PE,则属于高风险区域,但目前基本都是80倍,上百倍几百倍的估值,几十倍的PB(市净率),我是完全难以理解。
对比香港的小盘股,大量破净与低于10倍PE在交易,真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但无论如何,在一个高估的市场,投资者长期是很难赚钱的,因为参与者大量是在博弈而非投资。
3.估值体系差异与外围市场波动影响:
不同的投资者结构、交易成本、交易制度等因素会使得各个国家队股票市场的整体估值体系存在显著的估值差异。
港股市场中,海外和机构投资者占据主导地位:(资料来源于网络)
(1)按投资者类别划分,整体机构投资者成交占比高达61%,远远高于个人投资者23%的水平;
(2)按地域分布划分,46%的海外投资者中,美国和英国的投资者仍然是香港现货市场的主力(占比54%);
而在港股的大多数公司的研报也基本以国际机构及香港本地机构为主,虽然今年内地券商在港的机构逐渐多了起来,投资港股的内地投资者也逐步增多,但话语权的建立还是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另外,香港资本市场是一个很开放的市场,受外围影响特别明显,当然外围有好有坏,所以属于中性;
但香港似乎有个跟跌多跟涨少的坏毛病。网络有段子戏言“A股跌,A股跌,A股跌完,港股跌。美股跌,美股跌,美股跌完港股跌。欧股跌,欧股跌,欧股跌完港股跌。然后,到最后就都是港股跌,港股跌,港股跌完继续跌。”
我想这主要是由于香港资本市场开放,流动性强。国际投资者居多,而香港市场只是其全球组合投资一个很小的部分,一旦自己的大本营出了问题,港股都是首当其冲被牺牲和放弃的一个,资本会迅速回流到本国。这也早就了港股有时会有很大的波动,股票往往便宜的一塌糊涂,都不敢相信是不是真的(几十倍上百倍股一般都是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