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由一系列固着的、处于临界状态的亚系统组成
当灾难来临时,我们本能地会去寻找其本质原因,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另一场灾难,或者至少因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有些许安慰。我们最喜欢那种单一的、易于识别的因素,但现实并不总是这样。很多科学家认为生物学、地理学和经济学中大多数事件,无法用单一的事件解释,而更有可能用由很多小事件导致的雪崩效应来解释。丹麦的理论物理学家伯·巴克(Per Bak, 1948-2002 )建立了系统表现的统一理论“自组织临界状态”。
巴克说,复杂的大系统可以分解成成千上万个小的相互作用的小系统,这不仅是因为它是由小的事件组成,更是因为它是由小的事件的相互作用组成。为了解释自我一临界的概念,巴克常常用沙堆做比喻。假设有一个机器将沙子一粒粒落到一个大的平台上,刚开始的时候,沙子落得到处都是,慢慢地就形成了沙堆。随着沙子的堆积,沙堆的侧面变得平滑。最终,沙堆无法再变高。沙子落到最高点的时候就会直接滚落。巴克推导说,沙堆是自组织的,因为没有人决定任何一颗沙子的位置。每一粒沙子都被其他无数的沙子固定住。当沙堆到达了最高水平时,我们可以说沙子到达了一个临界点。沙堆濒临不稳定的边缘。
再加一颗沙子,这颗沙子将会造成一个小崩溃,沙子会沿着沙堆的侧面落下。沙子在遇到了一个稳定的位置时将会停下,否则它将一直滚落,可能还撞到其他不太稳定的沙子,让更多的沙子滚落下来。这场雪崩一直到所有不稳定的沙子都落下了为止。如果雪崩之后的沙堆比较平坦,我们可以称沙堆处在亚临界点状态,在沙子不断增加并再次发生雪崩之前都处在这一状态。
伯·巴克的沙堆比喻是我们理解不同系统的行为的有力工具。在自然和社会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稳态:系统由一系列固着的、处于临界状态的亚系统组成,在某种情况下,慢慢地才能发现它们滋生的极端性。股市也是这样的系统吗?当然是,巴克说。
在“由很多人参与的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性”这篇与另外两位同事一起合写的文章中,巴克为他的理论做了解释。他们建立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以期捕捉股市中两种不同参与者的行为。他们将这两种人分为易受影响的交易员和理性的投资者。这里要向这些作者道歉,我将会用大家更熟悉的基本面交易者和趋势交易者来代替他们的称呼。趋势交易者通过市场的变化在股票上升时买入或下跌时卖出来获利。基本面交易者基于股价和真实价位之间的差异来决定买入或卖出,而非股价的变化。如果股票目前的价值高于价格,基本面交易者将买入股票;如果价值低于目前的价格,他们将卖出股票。
大部分情况下,趋势交易者和基本面交易者的相互作用基本是平衡的。市场的整体买入和卖出没有太大变化。我们可以将其说成沙堆处在成长期,还没有出现崩溃现象。换句话说,市场是多样的。
股价上升时,趋势交易者相对于基本面交易者的比例增加,这起到了作用。随着股价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基本面交易者决定卖出股票,离开市场;同样越来越多的趋势交易者被股价上升而吸引进入市场。当基本面交易者的数量相对少的时候,股市的泡沫出现了,巴克解释说,因为股价远高于基本面交易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进一步拓展沙堆的比喻,随着基本面交易者的减少,以及趋势交易者的增多,沙堆的形状变得越加陡峭,发生雪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我们可以再次说,基本面交易者和趋势交易者之间不再平衡,我们走向了多样性消失之境。
在这里记住巴克的自组织临界性能够解释所有雪崩的情况很重要,如果它只能用于解释某个特定的雪崩的话就没什么意义了。如果我们最终可以预测个人的雪崩,那这肯定不是因为人们掌握了自组织临界,而是因为掌握了其他还没有发现的科学。
这无损于巴克思想的重要性。真实情况是,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认为巴克在自组织临界性上的研究,是对复杂适应性系统如何表现的可信解释,这些科学家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菲尔·安德森(Phil Anderson)和圣达菲研究所的布赖恩·亚瑟。他们都认为自组织系统由不稳定的波动所主导,而这种不稳定是经济体系中无法避免的特征。
当然,所有参与者对股市的不稳定带来的痛苦感同身受。这种痛苦让很多人晕头转向。如果能够更好地了解它,自然能够缓解我们的沮丧。为了更好地看待不稳定的动态,我们要再回顾一下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