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曾经发布报告称,蓝筹股投资价值正在凸显,但仍然需要包括“T +0”在内的机制改革来推动。更有权威人士透露,股票市场实施“T+0”交易的推进速度比想象中要快,初期将会选择,上证50成分股作为试点。
所谓“T+0”,是指当天买入的股票可以在当天卖出。对于市场而言,“T+0”的主要看点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在“T+0”的交易模式下,一笔资金可以反复操作,在不增加市场资金存量的基础上,大幅度激活市场的流动性,有效提振市场的人气;其二是“T+0”交易模式能够让普通投资者拥有纠错的机会。特别对于期现市场间交易制度不对称的现状,“T +0”确实具有很好的修复功能。
据权威人士透露,上证50成分股有望成为“T +0”初期试点。事实上,此举具有探索性的意义。
从当时披露的上证50成分股名单中,银行股占据近20%的份额。其中,大部分银行股的动态市盈率已经低至5倍以下,远远低于国际成熟市场的银行股票估值。
值得注意的是,从整体的数据分析,代表蓝筹股的上证50指数的静态市盈率仅为7.14倍,远低于上证综指的静态市盈率水平。此外,上证50板块个股的平均市净率低至1倍,破净的股票家数占据全板块的30%以上!
然而,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在该板块估值屡创新低之际,却没有受到资金的青睐。从过去几年的表现分析,该板块中大部分的个股基本呈现出长期疲软的走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过去几年A股市场的流通市值迅猛增长,而新增流动性已然无法追赶市场容量的膨胀速度。于是,作为占据流通市值较大的蓝筹股票,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显然,管理层拟将上证50成分股作为“T +0”初期试点,实际上是期望借助“T+0” 来激活长期疲软的成分股。
如果这一机制能够实施,主要受益者当属普通投资者。该模式在期现交易不对称的大环境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资金大机构与普通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回顾之前的“8.16光大乌龙事件”,当天上午71只权重股票瞬间涨停,引发不少的跟风买进盘。然而,随着事件的确认,午后市场却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多数股票基本上回到了原点。
不过,面对当天市场巨大的波幅,大资金大机构与普通投资者却呈现出不一样的结局。对于大资金大机构而言,它们可以借助股指期货套利以及ETF操作等手段实现纠错,甚至还可以扭亏为盈。至于普通投资者,却因跟风追高买入,同时无法达到相关的操作门槛,最终导致严重的损失。
因此,重启“T+0"交易制度更大的作用在于弥补长期市场交易制度的缺陷。虽说“T+0"交易制度曾经因过度的投机而被迫暂停,但现时的市场环境已截然不同,重启“T+0"交易制度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遗憾的是, "T +0"交易制度何时真正落地,仍然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