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真面目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在中国股市引起了很大分歧。赞成价值投资和反对它的人,旗鼓相当。也许是因为信奉技术分析的一派并没能长期地保持炒股业绩,有些人在步人辉煌之后,甚至跌人尘埃,从此一蹶不振,而让这一派的人士缺乏反对价值投资的底气。尽管很多人从根本上认为价值投资不适合中国国情,但毕竟有相当多的人靠长期坚持获得了不菲的收益。这像是一场龟兔赛跑,就中国股市二十多年这一时间长度看,纯粹的技术分析派少有人最后性出,而价值投资派虽然赢得没那么耀眼夺目,但毕竟有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有人投资1万元,14年后收获100万元的故事,其真实性也许无法考证。更为人熟知的是,投资万科的刘元生,初始投资400万元,持股18年,收益超过180倍。当然,一些一时风头无两的股票.比如长虹电子,后来也曾败走麦城。对于价值投资的争论,从未停息过。
巴菲特是位典型的价值投资者,他的做法是“买人并长期持有”,除非股票价格超过他判断的价值,否则就不卖出。巴菲特这样做的“底气”何在?就在于他对于选择投资标的的功夫,远远非常人可及。当然,这不意味着他是神人,有超出常人的预测能力,能洞察企业t数年后的际遇。巴菲特认为:“所有这些研究都将促使我们回到这样一个最核心的问题一我的第一个问题,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是否了解这个企业。至于了解,我的意思是从经济角度,对企业未来5年或10年的状况有一个合理认识。”巴菲特通过一项严格的投资纪律来确保选择的正确性,这就是“不熟不做”,保持足够的安全空间。
有人对巴菲特1977年到1994年18年间的投资组合做了分析,发现除了完全收购的公司,其持股时间超过8年的股票只有6只,约占投票组合的16% ,而持股时间不到3年的股票数占组合的55%。可以看出,即便对于素有长期持股的价值投资大师而言,其投资组合中也有超过一半的股票属于短线或者波段操作,真正属于长线持有的股票最多只占两成。以“二八规律”看,巴菲特的主要投资风格的侧重点也很难说是纯粹的价值投资。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其持有时间不超过3年的股票视为“尝试性买人”的试验期,那么,符合长期持有标准的股票数量占组合的比例可以提高到1/3 ,仍旧低于50%。这只是从股票的个数上所做的统计,实际上,如果按照每只股票的市偵或者购买的数量统计,持股时间长的股票,相应的数量也较多。按照巴菲特披露的截至2009年12月底的普通股投资组合,其长期持有的美国运通,可口可乐、威尔斯法哥和华盛顿邮报占股票数量的近6成(但是华盛顿邮报这只被保留了37年之久的股票,已经被大幅减持,只剩140多万股)。按照市值计算,这4只长期持有的股票占其投资组合总市值的49.6% (以2009年12月31日收盘价计算)。
截至2009年底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中,发现只有华盛顿邮报.美国运通可口可乐和威尔斯法哥等4只股票仍被其继续持有,持有时间分别为37年、16年.22年和20年。尽管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中有“集中持股”这一条,但是由于他管理的资金规模巨大,他买人的股票种数并不少,巴菲特在1980年持有股票18只,1987年持有的股票数量最少,只有3只,而在2009年持有32只普通股。
人们可能会以为,价值投资者不在意买人的时机,这也是误解。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中特别强调以最好的价格买人最优秀的股票,这是其一。另一方面,当经济整体进入衰退周期时,任何投资都很难获利。比如,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出现“滞张",股市持续低迷,这期间巴菲特在1969年解散合伙公司,在此后5年时间几乎没进行任何投资操作。1974年他再次大量购人股票,在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盘之前基本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