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之前, A股市场还是一个号称“熊冠全球”的股票市场。然而, 1年之后, A股市场却被冠以“疯牛”的称号。不过,在短暂的“疯牛”行情过后, A股市场却再一次步入了“熊途”,市场投资信心再一次降至了冰点。
2015年7月27日, A股市场创出了8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以上证指数为例,当天市场大幅下挫了8.48% ,并一举击穿了4 000点、3900点以及3 800点的整数关口。7月28日, A股市场并未出现明显的止跌行情,而是延续了周一的杀跌惯性,盘中指数还一度下挫了5%。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受到27日A股市场的暴跌冲击,全球股市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拖累。其中,欧美股市普遍跌幅都在1%左右,而深受内地市场影响的港股市场,更是出现了3%左右的下跌幅度。
A股市场暴起暴落的走势,引起了全球各地的高度警惕。实际上,在这1年时间内,A股市场的国际影响力确实迅速提升。在2015年,虽然A股仍未被纳入MSCI,但却被纳入英国富时罗素指数,并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新增流动性。
此外,随着沪港通以及基金互认的先后推进,A股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除此之外,在这1年时间内,A股市场的总市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截至2015年7月27日,A股市场的总市值已经达到56.76万亿元。这一数据虽然较之前高点有了一定的回落,却依旧成为全球总市值规模第二大的股票市场。
即使A股市场仍然受限于资本管制等相关约束,但其在国际上的综合影响力已经得到迅猛的提升。或许可以这样认为,只要A股市场发生了大动荡,就会给全球股票市场带来一定 程度的冲击影响。A股市场的暴起暴落,似乎成了常态现象。但是,面对股市的再度暴跌,究竟是管理层对市场的有意测试,还是管理层对恶意做空行为感到无可奈何呢?
事实上,在这一段时期内,我们总会听到两种典型的声音。其中一种是国家队的救市呼声, 而另一种则是外媒机构对 A股市场的“指指点点”。
市场经常会产生一种错觉,即外国机构在暴跌行情中存在恶意唱多做空的可能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因我国资本市场的相关管制,外资在市场中的总体影响力还不至于那么强大。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让管理层身处尴尬的境地呢?
或许,我们还不知道“敌人”是谁。但是,换一种角度思考,我们却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股市暴跌行情中,管理层的危机应急能力确实很差劲。
以前一段时期为例,证监会严打场外配资,其本意在于降低市场整体资金杠杆率,促使市场回归理性投资。然而,在其全面打击场外配资的过程中,却引起了巨大的资金踩踏效应,而此次严打场外配资,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股市暴跌的导火索。
随后,在多部委全力出击的大背景下,股市的踩踏风波也得到了短暂的平息。在多方的努力之下,才没有让我国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得以爆发。
不过,时隔半个多月, A股再现暴跌走势。事到如今,也只能再一次考验管理层的危机应急能力了。
显然,面对当时的A股市场,市场整体的抗跌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甚至可以认为,市场几乎抵挡不住丝毫的利空袭击。与此同时,经历了前段时间国家队全力救市的行动之后,市场产生了一种严重的依赖症,即对国家队的救市行动产生了严重的依赖。然而,当传出国家队逐步撤退的传闻时,市场却完全压制不住极度恐慌的情绪,从而导致市场再度出现断崖式的下挫行情。
笔者认为,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市场的投资信心严重不足,进而经受不住任何的风吹草动。对此,在市场抄底欲望不强且缺乏可持续的做多力量之际,实则无法从本质上稳住市场,进而稳住市场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