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巴菲特认为,他已经找不到真正的价值了,亦即以低于公司内在价值许多的折扣价,买下整家公司或部分股权。他在写给其有限合伙人的信中说道:“我对现况一筹莫展,当游戏不再遵循你的规则进行时,批评新方法不正确、新方法一定会出错等等,都是人之常情,但是有一点我却十分清楚,我绝不会放弃一个我曾经用过而又熟悉其逻辑的方法(即使我发现它很难运用于现实状况),我宁可放弃丰厚而且显然非常好赚的利润,也不愿意采用一个我不完全了解,也没有成功实行过的方法,因为这很可能会导致资金的重大损失。”
巴菲特灵敏地察觉到情况已经有点不太对劲,人们对股票市场的估价已经过高,泡沫现象开始浮现。实际上他也已经厌倦了作为合伙公司领导者所带给他的压力。另外,加入巴菲特合伙公司的人也越来越多,按照当时政府的规定,他的合伙公司已经达到需要注册投资公司的规模。更为重要的是,他不再需要用别人的钱来进行投资了。因此,他决定把巴菲特合伙公司解散。
巴菲特对合伙公司的资产进行清算,并把每个股东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应得的利润和按比例应得的利息分配给每个人。他让他们自己选择,要么继续持有迪佛斯菲尔德零售公司或是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并按比例获取应得利润,要么卖掉手中的股票拿现金。同时,他还生动帮助他的投资者在债券方面进行投资。1969年底,拥有近100名股东的巴菲特合伙公司最终解散。那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已发行了983582股,巴菲特合伙公司拥有其中的691441股。伯克希尔.哈撤韦公司的市场价格已经上升到1.5亿美元,巴菲特个人大约拥有2500万美元的资产,其中大部分被他悄悄地投到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1970年,当巴菲特解散了巴菲特合伙公司后,仍然在不断地买入伯克希尔的股票,事实上在那时,巴菲特对于收购伯克希尔这桩买卖一直认为是非常合算的。一方面,当时伯克希尔的营运资金价值16.50美元每股,而股价已跌到了8美元每股,就以企业本身的价值而言,是非常合算的;而另一方面,巴菲特也并未将伯克希尔看做是一个纯粹的纺织品公司,而是看做一个可以讲资本收益率最大化发挥作用的平台。
在巴菲特逐步着手解散合伙公司的时候,他本身是希望能够拿到更多伯克希尔的股票,但是,作为具备诚实品质的他,仍然在报告中向股东们说明了持有伯克希尔的好处。在股东们作出抉择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格雷厄姆家族里的贝蒂.格雷厄姆就选择了抛出,而埃斯蒂.格雷厄姆和本杰明.格雷厄姆等则选择了保留伯克希尔。另外,还有几个比较精明的股东,认为自己有炒股能力的如杰克.亚历山大等人,向巴菲特咨询了关于股票市场的未来,而得到的答复却是市场会好转,但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他们也选择了卖出伯克希尔。截至1970年底,巴菲特拥有了36%伯克希尔的股份,终于,他达成了愿望,坐上了伯克希尔董事会的主席。
那些卖出伯克希尔股票的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一直后悔。
解散合伙公司之后,巴菲特有点无所事事,生活就变得比较简单了,除了仍然在不断地买入伯克希尔的股份之外,他还参加了不少社会政治活动,也增加了与妻子苏珊起外出活动的日子,这曾经一度让苏珊以为巴菲特会就此退休。
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巴菲特正式开始执掌伯克希尔,但由于市场里股票的价格太高,让巴菲特不得不把85%的资金投入到债券市场去谋取稳定收益,而只用15%的收益来投入股票市场。那时候,很多基金经理也感到了市场的风险,所以他们都集中到一群广为人知的大型成长型股票中,如施乐、柯达、宝丽来、雅芳和德克萨斯工具等等,它们被起名为“漂亮的50种股票”。在普遍流行的观点中,这些公司不同于大繁荣时代那些“高才生”,将会永远成长下去。因此它被说成是“安全的”。
但是,任何事情都会有起有落,美国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步入了前所未有的“滞胀”时期。高通货膨胀伴随高失业,经济滞止不前,股市因此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到了1972年,“漂亮的50种股票”在基金经理的推动下,已经到了天文数字般的80倍市盈率的价格。终于,在1973年,美国发生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是一场世界性的危机,它从英国开始,后来扩及美国、西欧和日本。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8.1%。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8%,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7.8%,全国失业人口达850万,失业率为8.9%。这场危机的一个特点是物价持续上涨,危机期间,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15.3%。
终于,这些基金经理“抱团取暖”的“漂亮的50种股票”的泡沫也开始破裂了,市场终于开始了它自身的价值回归之路。道.琼斯指数曾经最低跌到550点,跌了将近整整一半。也就在那个时候,沃伦.巴菲特,终于摆脱了连续几年的“休闲”生涯,又一次进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
1973年~1974年间的股市大崩盘时期,巴菲特凭借自己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过人的数据分析能力,成功地回避了这次金融海,然而就在1973年春夏之交的大崩溃时期,巴菲特用超低的价格买进了媒体类股和广告类股,其中包括价值一千万美元的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
同时,巴菲特对伯克希尔公司的兴趣与日俱增,不论是管理方面还是金融方面。伯克希尔公司在1969年收购了伊利诺斯州国家银行和伊利诺斯州罗克福德联合企业。他的老朋友比尔.瑞恩于1970年7月15日成立了红杉基金会,当巴菲特合伙公司解散时,巴菲特甚至推荐作为资金经理的比尔来担任有限责任股东,红杉基金会经营得非常成功,很早以前它就开始投资股票,在其中的一些股票上,它和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方向相同,比如说,它们都投资弗雷迪麦克公司。红杉基金会大约有1/4的资金都用来购买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1970年8月1日,伯克希尔公司把它的商业总部搬到了基威特大厦的14层。
当时伯克希尔公司的经营内容主要有三大板块:纺织经营、由国家赔偿公司及附属国家消防及海运公司经营的保险业务、伊利诺斯州国家银行和联合企业。同时公司还拥有《太阳报》有限公司、布菜克印刷公司和网间连接器保险公司70%的股份,但是,这些业务对于伯克希尔公司总的赢利情况并没有多大改善。伯克希尔公司在1969年买下一系列周刊的同时还买下了《奥马哈太阳报》,并于1981年,即《奥马哈太阳报》经营失败的前两年售出。
在1979年2月18日写给合伙人的最后一封信中,巴菲特对给他掌管业务自主权的合伙人表示了深深的谢意:“我的经营行为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知晓结果后对我决策进行的批评、对于不合逻辑的结论进行无休止的讨论,或是谁对我的经营方式不信任想取而代之,我从没有为此等事情所累。你们一直放手让我去做,没有在背后对我指手画脚,该出什么牌,如何抓牢牌,你们没有说些其他人做得多么多么好的风凉话。
“对此我深表感谢,你们1所得到的结果也充分反映了你们的态度和行为是正确的。如果你们认为事情不是这样的话,那么你们低估了你们对我的鼓励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也低估了人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和成功之间是相通的。”
可见巴菲特不仅在投资方面有卓越的眼光,在动机、管理方面的天赋以及对于人性的理解上也是非常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