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最重磅的消息莫过于官媒一句短短的通告:中美双方达成共识,同意停止进一步加征关税。受此利好影响,周一指数齐声高开。截至今天上午收盘,沪指涨2.91%,报2663.45点。
事件驱动型的涨跌,往往是事后才得到确认的。事件无法被预知,而消息得到确认的时候,已经反映在股价上了。密切关注政策面来调整自己的投资,是一件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的事儿。与其这样,还不如心无旁骛,事来则应,事去不留,专注于企业价值本身的分析和研究。
上篇文章《巴菲特投资史上四次大跌的启示》写道,伯克希尔股价在53年间遭遇了四次巨幅回撤。有朋友建议,如果写写巴菲特在大跌前后的操作就更好了。这是个有趣的话题,于是我不揣浅陋,欣然领命。
1、众所周知,在巴菲特早期投资阶段,是以巴菲特合伙公司作为运营主体的。合伙公司的投资成绩相当不错,我们看看下表:
到了股市高歌猛进的1968年,巴菲特合伙公司赚进4000万美元利润,收益率高达59%。巴菲特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长期大幅跑赢道琼斯指数,但在胜利面前却依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表现出极强的忧患意识。
1969年,巴菲特感觉“股市的这种投资局面让我无法适从”,于是决定关掉了合伙公司。除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和多元零售公司被保留外,合伙公司的其他投资全部清算,钱也都退给了投资者。
自从关闭合伙公司后,巴菲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股票。1972年,以“Nifty Fifty”(“漂亮50”)为代表的蓝筹股平均市盈率达到80倍。而在巴菲特的投资组合里,股票仓位只占证券类持仓的16.8%。
从1973年开始,“漂亮50”开始“跳水”,最高跌幅超过80%,而隐退4年之久的巴菲特却重返市场,开始大幅买进。在此期间,伯克希尔的股价从最高点的93美元下跌到38美元。与此同时,伯克希尔的持仓股票也是一跌再跌,一开始5200万美元的持仓成本,到1973年底只剩下4000万美元了。
与华尔街惶恐的基金经理不同,巴菲特一直在日复一日地买进,尽管股票价位不断创出新低,巴菲特的投资热情丝毫不减。1974年10月,巴菲特断言:现在正是投资的绝佳时机。这是巴菲特有生以来,第一次对股票市场做出公开预测。
2、1987年初的市场氛围,跟1969年颇为相似。这年春天,道琼斯指数涨到2258点;到了8月份,更是飙升到2722点。然而,巴菲特却错过了这波20世纪最大的股市上涨行情,因为巴菲特早早就卖出了大部分仓位,在牛市如火如荼的时候下了车。
1987年10月6日,道琼斯暴跌91.55点。10月12日,巴菲特下达明确的指令:统统清仓!保留下来的只有巴菲特宣称的会“永久持有”的大都会、GEICO、华盛顿邮报3只股票。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急挫508点,跌幅高达22.6%,创单日最大跌幅记录。
在这一轮股市“崩盘”中,巴菲特的账面损失约为3.42亿美元,伯克希尔的股价从4250美元下挫到2675美元,最大跌幅约37.1%。
面对伯克希尔股价的短期波动,巴菲特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他的生活一如往常,跟格雷厄姆的门徒们聚会时也没有过多谈论股市。只有一次,他走进助手的办公室,告诉他该怎么做,然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办公桌旁。
巴菲特之所以表现得如此淡定,一则是因为他提前把大部分仓位出清了,二则在他保留的股票和控制的企业当中,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至于股价短期内的大幅波动,既然无法左右,那就随它去吧!
3、世纪之交的1999年,对巴菲特来说是一个相当“忧伤”的年份。
这一年,标普500指数上涨21%,而伯克希尔的账面值只增长了0.5%,伯克希尔全年的股票跌幅更是高达19.9%,跑输市场40个点。
一时间,巴菲特成了投资界群嘲的对象。
首先是IT界的新贵们对巴菲特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巴菲特是个老式人物,而他们才是“新模式”的代表。在1999年的太阳谷年会上,巴菲特发出对互联网泡沫的预警,在座的“新式”人物对此不屑于顾。
其次是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被弃如敝屣。到1999年底,众多跟随巴菲特风格的长期“价值投资者”要么结束了自己的公司或业务,要么放弃了“价值投资”,买了IT类股票。
再次是媒体对巴菲特也表示出了质疑。在新千年即将来临之日,巴菲特成为《巴伦周刊》的封面人物,大标题是:“沃伦,你怎么了?”封面文章写道,巴菲特狠狠地摔了一个跟头。
与此对应的是,伯克希尔的股票从1998年6月80900美元的高点,一直跌到2000年3月的41300美元,最高跌幅达48.9%。面对大跌,巴菲特自始至终都保持两个原则:第一,坚决不买互联网科技股;第二,面对质疑,不解释,保持沉默。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在2000年3月纳斯达克攀升到5048点的历史高点后,开启暴跌模式,到2002年10月才到达底部1114点。无数互联网公司和投资者的财富,随着互联网泡沫的崩塌而灰飞烟灭。
4、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伴随着“蝴蝶效应”,迅速演变成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这一年,标普500下跌37%,伯克希尔股价下跌31.8%,账面价值损失9.6%,市值缩水115亿美元。
2008年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就是次级房屋抵押贷款。看过电影《大空头》的同学,应该对这一幕并不陌生:一个社会底层的脱衣舞女郎,贷款买5套房,甚至用狗的名字都可以贷款买房。人们的疯狂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当华尔街的投行纷纷倒闭、数百万人弃房断供的时候,伯克希尔旗下的克莱顿房屋公司却几乎毫发无伤。在整个行业处于垂死状态时,投资克莱顿公司抵押贷款债券的投资者没有损失一毛钱的本金和利息。
在整个房地产市场雪崩期间,克莱顿公司的198888名贷款者依然继续偿还债务,没有让巴菲特蒙受非预期的损失。原因在于,克莱顿公司在发放贷款时,是依据贷款人的实际收入(而不是预期收入)来评估的。不管房价将来如何变化,都能保证还款来源。
当然,“股神”也并非从不犯错。2008年,巴菲特也做错了好几笔投资。首先是在油价和天然气价格接近最高点时,购买了大量的康菲石油公司股票;其次是购买了两家爱尔兰银行的股票,2.44亿元的成本,跌到2700万美元,亏损89%。
有人曾经问巴菲特,能说说你做投资犯过哪些错误么?巴菲特幽默地回答,那要看看你有多少时间了。巴菲特从不讳言自己的失误,错而能改,才成就了他88年的人生传奇。直到如今,传奇还在续写,神话还未谢幕。
冠亚说:
《古文观止》里收录了唐代柳宗元的名篇《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种树是拿手一绝,在当时的长安城非常有名,有人请教经验,郭橐驼说: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其他人种树,事先不做细致的考察和研究,等树种上了,隔两三天就来摸一摸,摇两摇。郭橐驼正好相反,种树之前对树根、树苗、培土、捣土都做足了功课;等到树种下后,不焦不躁,心态特别坦然。
我们来看巴菲特如何应对历次大跌。平时只买低估值的好公司,不放松风控标准,内心不随外界而摇摆,当价格高估后就早早离场,不赚最后一个铜板。当暴风雨真正来临时,巴菲特如同暴风眼一样平静。这也体现了他一贯的原则——重要的不是预测风雨,而是建造方舟。
常常听到有人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真是这样的吗?在我看来,一笔投资成功与否,在买入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