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股市名家>巴菲特> 实战讲解巴菲特为什么不愿意投资商品型的企业?

实战讲解巴菲特为什么不愿意投资商品型的企业?

2019-01-26 18:56:10  来源:巴菲特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7分钟的时间

实战讲解巴菲特为什么不愿意投资商品型的企业?

时间:2019-01-26 18:56:10  来源:巴菲特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巴菲特为什么不愿意投资在商品型的企业里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商品型企业的顾客群不是消费者,而是其他的公司。这些公司不像消费者有消费人性那样,会对品牌产品日久生情、变成情有独钟的现象。反之,它们完全是以价格和品质来作采购标准的。一不小心,顾客就会转换供应商。这不是顾客不讲人情,而是如果他们讲太多的人情、向你进更贵的货,他们就会被自己的行业竞争者击败而倒闭。

我们常看到,商品型的企业一不小心,就会被他人取代。更糟的是,商品型企业的命运并不完全是由自己主宰的。劳工成本就是一个例子。所以我们看到了各种工业从先进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接着再转到落后国家的现象。要想清楚了解巴菲特的思考模式,我们现在对这类企业做更进一步的探讨。

当我们谈到商品型的企业时,我们说的是:一个企业所生产的商品,价格是消费者最主要的购买因素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最简单而明显的商品型企业是:纺织业;食品原料,如玉米和稻米;钢铁业;天然气和石油公司;木材业;制纸业。

实战讲解巴菲特为什么不愿意投资商品型的企业?

这些公司所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面临强劲的竞争,价格是影响消费者选购的主要因素。

即使石油公司企图让我们相信某一个品牌比另外一个更好,然而当我们在买汽油的时候,仍然是以价格为依据。价格是决定性的因素,同样的产品还有水泥、木材、砖块、记忆体以及电脑的处理晶片。

我们必须面对这个事实:你所购买的玉米来自于何处并不重要,只要它是玉米,而且口味像玉米就可以了,由于玉米市场强大的竞争导致利润非常微薄。

在商品型的企业当中,低成本的公司将会取得领先的地位,这是因为低成本的公司在定价方面有较大的自由,成本愈低,利润就愈高。虽然这是个简单的概念,但是却有非常复杂的意义,因为要降低成本就表示公司在生产制造方面必须不断求进步,以保持领先的地位。这需要资金额外的支出,而消耗掉保留盈余,并因此造成研发新产品以及收购新企业速度的降低,而这两者能够增加公司产品的价格。

其中的过程通常是这样: A公司在生产制造的过程当中,做了某些改进以降低成本并增加收益,于是A公司降低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增加边际效益,企图从B、 C、D公司手中瓜分更多的市场。而B、C、D公司不愿将市场拱手让给A公司,因此它们只好和A公司一样不断改进生产过程, B.C、D公司于是开始降低价格,与A公司竞争,并削减了公司因为改善生产过程而得到的利润,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有时候对某种服务和产品的需求,超过它所能供应的量,就像飓风扫过佛罗里达州,摧毁了数以千计的房舍,而使三夹板的价格一飞冲天的情况。此时,所有的厂商都能够得到收益,但是需求增加通常也会导致供应增加,一旦需求疲弱,过度供应也会造成价格和利润的再度下跌。

此外,商品型的企业也要完全依赖管理阶层的品质与智慧去创造利润,如果管理阶层缺乏眼光,或是浪费公司宝贵的资产,误用公司的资源,就会丧失企业的优势,从而在强劲的竞争下失败。

首先,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商品型企业的未来成长空间非常小,由于价格的竞争,这些公司的利润一直很低,所以公司较缺乏经费扩充企业,或是投资更新设备。第二,就算他们设法开始赚钱,盈利通常用来更新工厂的设备,以保持竞争的能力。

商品型的企业,有时为创造市场空间,运用广告轰炸消费者,让消费者以为它们的产品胜过竞争对手。在某些例子中,为保持产品的领先优势,就必须做出相当幅度的改进。

然而问题是不论产品做多少改进,如果消费者选购的惟一标准就是价格,那只有低成本的公司会取得领先的地位,而其他的人只能不断挣扎求生。

巴菲特喜欢将柏林顿企业(Burlingten)的例子作为不良投资的典型。那是家纺织厂,是生产商品型产品的公司。1964年,柏林顿企业的营业额是12亿美元,股票大约30美元一股。从1964至1985年间,公司的资本支出大约30亿美元,或是每股100美元,为提升公司的效率赚更多的钱,资本大部分的支出都用来改善成本、扩充设备。

1985年公司的营业额是28亿美元,由于通货膨胀而丧失不少销售机会,收益也比1964年大幅减少, 1985年股票每股34美元,只比1964年高一点,公司21年的营运花了投资人30亿,美元,却只让股东的收益获得些微的增加。柏林顿的管理阶层是纺织业界最能干的一群人,但是问题在于这个行业本身由于过度的竞争,使得经济层面表现不佳,而造成整个纺织业实质上的生产力过剩,这就表现在价格上的强烈竞争,形成较低的利润,股票因而表现不佳,使股东失望。

巴菲特喜欢说,当杰出的管理阶层碰上了不良的企业,通常是不良的企业依然保持原状。


来源:巴菲特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5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