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寻找通货膨胀中的优势公司?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庄子,曾经讲过“庖丁解牛”的典故。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辘然,莫不中音。一一《庄子·养生主》
在这个典故中,庖丁因为掌握了牛的骨骼脉络,可以轻松将“解牛”这项复杂工作完成得游刃有余。庄子借此比喻人的养生之道。一个人只有像庖样避开矛盾,顺应自然,才能在乱世中保全自身。
巴菲特在股市中经营几十年,经历了多次大大小小的通货膨胀。他自然深知通货膨胀的机理。当通货膨胀到来时,他总能避开那些因通货膨胀大幅亏损的公司。将资金投入受通货膨胀影响不大的公司股票上。巴菲特认为,多数公司都会因通货膨胀而陷入困境。投资者应该避开它们,转而寻找少数受影响较小的公司。
巴菲特将通货膨胀中的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大量资本来维持生产,行业内竞争激烈,而公司本身没有什么竞争优势的公司。这类公司更容易受到巨大伤害。另一类是需要较少资本就能持续生产,竞争压力小,本身有消费垄断优势的公司。这类公司虽然也会因通货膨胀遇到一定困难,但并不会有太大损失。
(1)需要大量资金来维持的公司
那些需要大量资金来维持的公司,往往会受到最严重的通货膨胀的损害。当通货膨胀到来时,这类公司所需的原材料、资源和芳动力价格都会大幅上涨。如果行业内竞争激烈,状况就会更加糟糕:公司迫于销售的压力很难提高产品售价。在通货膨胀中,这类公司很多都是亏损经营。例如航空运輪行业,就存在大量这样的公司。航空公司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包括飞机、燃料和各种工作人员的费用。在通货膨胀到来时,这些成本都会快速上涨。但航空公司间激烈的竞争使它们难以获得更多收入。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航空公司之间还会爆发慘烈的价格战。巴菲特曾经举例说:“在如0世纪60年代,从奥马哈到巴黎的往返票价为1000美元。到了90年代,只要500美元。而飞机、燃料,飞行员、地面工作人员、技工、乘务人员以及其他高额成本30年来翻了两倍多。甚至那些味道不怎么样的航空食品的成本都增长了不止4倍。”由于行业内激烈的竞争,航空公司在成本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却不得不降低票价。这对公司股东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2)需要较少资本就可以持续经营的公司
与航空公司相反,有些公司只需要较少资本就可以持续经营,且产品有定的消费垄断优势。这类公司有两个特点:一是股本小,但收益不少;是公司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的情况适当提升产品价格,而且这种提价不会影响产品销量。
在巴菲特看来,这类公司是通货膨胀过程中的最佳选择。这类公司虽然不会因通货膨胀获利,但至少不会在通货膨胀中蒙受额外的损失。喜诗就是这类公司的典型代表。
1972年,巴菲特买下喜诗公司时,这家公司有700万美元的净资产,年收益为200万美元,最终成交价格为2500万美元。根据巴菲特的说法,当时他还有另一个投资选择。那是一家钢铁公司。这家公司的年收益同样是大约200万美元,售价同样是2500万美元,但它的净资产有1800万。巴菲特最终选择了喜诗。为什么他要花同样价钱购买赢利相当但净资产更少的喜诗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考虑到了通货膨胀。
我们设想所有商品价格在一夜之间翻了一倍。喜诗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首先,因为生产成本上涨了一倍,两家公司为了维持原来的生产规模必须追加投入与原来净资产相当的资本。喜诗需要追加投入700万美元,而这家钢铁公司需要追加授入1800万美元。可能钢铁公司的机器设备不需要马上购买,但那是迟早的事。
其次,通货膨胀发生后,两家公司必须赚取400万美元才能获得和原来相当的赢利能力。这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维持原来销量不变,将售价提高倍。拥有消费垄断优势的喜诗可以比较容易地做到这一点。但是在竞争激烈的钢铁行业内,想要把售价提高一倍又不影响到产品销售几乎是不可能的。巴菲特在1983年致股东信中指出,虽然在经济学理论中那些自然资源、厂房、机器或其他有形资产丰富的公司能有效应对通货膨胀,但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需要很少有形资产支出的公司受通胀伤害最小。在相同的收益水平下,公司资产越多就意味着其收益率越低。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这些公司的运营收益可能还不够维持因为通货膨胀带来运营资本增加的需求,其很难有多余资金来向股东分配利润或者开拓新业务。相比之下,那些经营过程中对有形资产需求较少,持有大比例无形资产的公司在通货膨胀中更容易积累财富。公司持有的大量无形资产能带来持续的收益,而且其价值通常能够与通货膨胀等比例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