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结论:①一季度市场波动加大、担忧变多,4月往往是行情决断期,预计三大担忧望逐渐消退,二季度市场拨云见日。②基本面:新时代经济平盈利上,预计全部A股18年净利同比13.5%。金融监管:“中医调理”式降杠杆需要激活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风格:筹码再平衡导致短期漂移,最终业绩为王,走向均衡。③盈利增长支撑市场整体向上,价值龙头携手成长龙头,如银行、消费白马、5G、半导体、医药等。
拨云见日
——2018年2季度市场展望
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季度,A股波动加大、担忧变多,进入4月基本面、政策面将逐渐明朗,我们认为二季度市场将拨云见日、整体向上,结构上更加均衡。
1。 一季度回顾:波动加大,担忧变多
一季度市场波动加大、结构分化加剧。2018年年初的时候市场情绪整体偏乐观,多数分析师和投资者都认为18年市场还是会像16、17年一样,比较平稳,大家习惯了、适应了稳稳的幸福、价值投资。现在回顾18年1季度发现,行情波动非常大,以上证综指和万得全A为代表来看,这两个指数在18年一个季度的振动幅度接近或超过了过去一年。上证综指一个季度振幅15.9%,去年一年上证综指从低点到高点的振幅是14%,波动率明显加大了,万得全A分别为15.7%、17.3%。不仅市场波动加大,市场的结构分化也加剧。上证50代表的价值和创业板指代表的成长,二者之间的轮动非常剧烈,如果从2月9日算起的话,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创业板指和上证50的最大差距已经拉到22个百分点,2016年全年差距也就22个百分点,而且是上证50跑赢。市场整体振幅的扩大以及结构剧烈的变化让投资者不适应,市场的预期也非常不稳定。如果我们观察行业可以发现行业指数涨跌幅的跨度很大,2018年年初以来煤炭行业指数最大涨跌幅达到了17%,目前年初来累计跌幅-12.9%,钢铁分别为11.1%、-9.3%,煤炭、钢铁是周期性行业,他们的波动反映了投资者预期的大幅摇摆。
4月是决断期,二季度拨云见日。目前来看投资者对当下和未来的市场有三大担忧:第一,基本面能否保持稳定,企业盈利增长能否保持高增长。第二,金融监管会不会影响资金面和市场风险偏好。第三,今年市场风格是否会重新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创业板是否会成为今年独领风骚的行情?对这三个问题,我们认为4月市场自然会给出答案。我们前期写了一篇报告叫《A股每年都要经历的那些事儿》,我们从日历的角度做了一些梳理,发现过去这么多年4月是A股的决断期,因为基本面和政策面会更明朗。4月进入春天,宏观经济、企业盈利好与差会比较清楚。每年的3月召开“两会”,会议结束后宏观经济政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也会更加清晰。因此,4月是一个决断期,不仅会决断市场的趋势,还会决定市场的风格,因为价值和成长风格的盈利对比更明确,我们之前在报告《进入4月风格决断期——再论18年与13年的相似-20180401》中讨论过。
2。 市场三大担忧二季度望明朗:拨云见日
基本面:新时代经济平盈利上。2月以来市场对宏微观基本面担忧加剧,这源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3月钢材煤炭价格不振,投资者担忧外需和内需。本质上,很多人把2016年Q2以来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速、ROE的改善归结为周期性现象。从经济周期角度分析,通常一轮补库存一年半到两年,去库存也是一年半到两年。从16年2季度算起到今年一二季度补库存会进入尾声,似乎经济短周期波动开始向下。我们一直强调新时代基本面会出现新的特征,即宏观经济增长平稳、微观企业盈利向上。对标海外成熟的发达经济体,美国、日本在历史上出现过经济从高速增长步入中低速增长的时期。日本在1945-1968年间GDP高速增长年均10%以上,跟中国1978-2010年类似。日本1968-1974年经济经历L型一竖,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经济增长回到中低速,中国2010-2016年也是这个阶段。但是日本从1975-1989年间GDP增长在4.5%新的平台走平时企业盈利改善,出现了股市、房市、汇市全面牛市。中国从2016年以来,经济增长慢慢平稳,但是企业盈利改善更加陡峭。新时代经济平盈利上的背后逻辑在于产业结构升级、行业集中度提高、公司收入国际化。投资和消费都能带来GDP的增长,但是消费类行业利润率更高,当两者比例此消彼长时,GDP可能平稳但盈利会更好。另外,行业集中度提高,龙头公司享受市占率提高、盈利能力更强的优势。我们测算得2018年A股净利润同比增速13.5%,各个季度在12%-15%区间内,相比2017年的17.5%略低,但是仍然维持两位数的盈利增长。相比以往,今年春节时间晚、两会时间长,因此实体经济开工偏晚一点,实际上虽然3月煤钢价格疲软,但PMI回升,最近1周钢材库存下降明显也显示两会后开工情况变好,4月全面开工后宏观经济形势将更明朗,年报、季报逐渐披露,微观企业盈利数据也将更明朗。
金融监管:最终要加大股权融资。政策方面,市场担心的金融监管这个因素在4月份也能渐渐落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开会已经讨论了资产管理新规,我们认为资管新规最终对股票市场有利。因为金融监管最终目的是要降低杠杆比率,第一种方法为“西医手术”,即缩小分子,降低负债,这是美国和欧洲解决债务危机的模式;第二种方法为“中医调理”,即分子负债维持稳定,分母GDP缓慢增长。中国采用的是“中医调理”方法,“稳中求进”、“发展中解决问题”。降低杠杆比例、金融服务实体需要加大直接融资比例,中国正在学习和借鉴1980-2000年美国走过的道路。1980-2000年美国通过发展资本市场,一方面培育了微软、谷歌、FACEBOOK为代表的科技龙头公司,实现创新转型,另一方面通过401K把资金引入到股市,充实了居民养老金。中国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一方面发展股权融资,包括CDR制度让中概股回归、国内独角兽上市,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安排引入长期资金,如3月2日推出的养老目标基金运行办法,可以说这就是中国版401K。资管新规出台也有助资金流入股市,居民的财富配置主要包括银行理财、房地产、股票和基金,目前房地产市场限购限贷,若银行理财增长受限,部分资金会流入到股票市场。从数据来看,去年11月推出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之前,股票型和混合型公募基金的发行规模月均是250亿,但是之后月均发行规模超过525亿,居民资产配置已经在从银行理财向权益市场转移。二季度还有一个因素会出现,A股纳入MSCI指数,这会带来跟踪指数的海外资金。从规模上看,6月1日和9月1日将分别有600亿人民币左右的配置型资金流入,这也是有助于股市资金的供求关系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