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A股,既不是注册制,也不是审核制,而是邀请制。
在邀请制下,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在A股上演。2018年至今,共有48家公司撤回了IPO申请。2月23日证监会发布新规后,“撤材料”开始加速,至今不到一个月时间,共有26家公司决定撤回IPO申请。
同时,市场再度传出IPO新规,即IPO在审企业,近三年净利润合计要超过1亿元,且最后一年超过5000万元;IPO新申报的企业,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超过8000万,创业板不低于5000万。
如果这么赚钱,还上市融资干嘛?
要知道2016年A股3499家上市公司中,净利润不足5000万的有930家,占比26.58%。主板1870家上市公司中,净利润不足8000万的有662家,占比高达35.4%。这个数据是比较尴尬的,要是再统计一下扣非净利润更加尴尬……
所以说,当前的情况IPO“常态化”已经名存实亡,如此高的上市要求以及越来越低的过会率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不想让你上,“不让你上”的同时花大力气邀请“独角兽”上。
监管层在独角兽身上确实下功夫。3月15日,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中国存托凭证(CDR)将很快推出,这是监管层首次明确“独角兽”企业回归方式。目前,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如百度、腾讯、京东、网易、搜狗等企业均表示有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意愿。
据中金公司测算,海外中资股市值规模约4万亿美元,四新类公司占比约42%,加上尚未上市的“独角兽”估值,总计2.3万亿美元的市值将登陆A股。
我们在看国内IPO的独角兽,其待遇与普通企业相比也是天壤之别。例如,继富士康的快速过会后,3月20日,被誉为家用机器人领域“独角兽”的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过会。
扫地机器人确实不是新鲜东西,让我们佩服的是这家公司确实有战略眼光,至少在上市方面。所以在科沃斯招股说明书的更新稿中,我们看到了公司着重强调了其“独角兽”性质和战略新兴行业属性,仅“人工智能”一词出现了50余次。
但是从业绩上来看,这家以前代工吸尘器的独角兽确实难有想象空间。2013年至2016年前三季,科沃斯的营收分别约为19.45亿元、23.14亿元、26.95亿元和21.49亿元,营收增速还不到20%。净利润分别约为1.63亿元、1.57亿元、1.76亿元和0.77亿元,增速远低于同期营收增速。
支持新经济,拥抱独角兽是好事,我们应该大力支持。但是这种“邀请制”的IPO方式,其实就是不愿意放弃“生杀大权”,对制度的破坏性极大。
独角兽从来都是市场选择出来的,不是人为选择的。作为一家公司来说,面对时代的变迁,一步走错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以前那些红的发紫的品牌就是例子: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有竞争力的彩电品牌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的50多个减少到现在10个左右;空调从110个减少到8个;冰箱从75个减少到10个;洗衣机从80个减少到了7个。不到二十年时间,品牌存活率10%不到。
放眼国外,曾经辉煌一时的诺基亚、摩托罗拉、科达,哪一个不是新经济?不是独角兽?一样改变不了没落的命运,对投资者的价值跟非“新经济”公司别无二致,甚至还不如它们。
又如1996年上市的格力,那时候还没有“掌握核心科技”,但是它确实经受住了市场的洗礼,如今成为家电巨头,空调领域的独角兽。如果当年因为格力是小公司不是独角兽就拒绝它上市,那么A股将少一家为数不多的好公司。
所以说A股市场要想真的变好,还是应该少一点人为干预,多一些“自然选择”。
如果不能为一家企业十年二十年的发展背书,凭什么又去随意决定人家“生死”?只有注册制推出,法律体系完善,监管层照章办事尽好监管义务,其它交给市场,A股以及上市公司的未来才会变得更好,像腾讯阿里这样的公司才能出现的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