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在金本位制下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制下,才能建立固定汇率制度。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制崩溃后,还没有个资本主义国家,能够取得美国在40年代所占有的绝对领导地位。在当代,世界各国都实行不兑换纸币的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普遍的、长期的通货膨胀在所难免,固定汇率制已完全丧失其存在的基础。今后如不能恢复金本位制,要重新建立固定汇率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自1973年以来,各国采取的浮动汇率制,是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它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那么浮动汇率制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浮动汇率制的特征,可用十五个字简单地加以概括:汇率不稳定、上下无限度、政府无义务。在这种汇率制度下汇率按市场供需发生变化,因而,汇率比较能够反映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对比,汇率水平比较真实。由于没有上、下限的规定,国际收支逆差国可避免为维持本国货币稳定而使黄金、外汇的大量流失。
在这种汇率制度下,汇率走势不像固定汇率制度那样具有可预测性,可避免单向性投机造成对某种货币的冲击。浮动汇率制,通过汇率水平的调整,可杜绝汇率通道传播的通货膨胀,对世界通货膨胀发挥着一定的绝缘作用。
此外,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货币无需为了外部平衡而牺牲自己的内部平衡,使国内经济政策盲目服从对外需要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然而,在这种汇率制度下,汇率的变动是经常的,从而助长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短期资本流动猖獗,金融秩序混乱。同时,由于汇率的易变性,使生产者不利于成本、价格、利润的核算,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生产规模,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
浮动汇率又可分为“自由浮动”(洁净浮动)和“管理浮动”(肮脏浮动)两种。前者是指汇率水平任凭自由市场因素决定;后者是指政府对外汇汇率适当地加以干预。由于自由浮动下的汇率变动太大,并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管理活动。管理活动可分为两种情况: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的汇率制度;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钉住某种货币或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制度。
单独浮动汇率制:有美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国马克等强币实行单独浮动汇率制。这些货币的汇率,随着外汇市场上供求状况的变化上下浮动。政府在必要时,应对货币汇率作出某种程度的干预。
联合浮动汇率制:即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制度。参加这种体系的成员国的货币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对体系外国家的货币,则实行联合浮动。这种汇率制度,具有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融为一体的鲜明特点。
钉住浮动汇率制:某些国家对一些国家的货币(如美元、法国法郎等)保持相对固定的汇率,对其他国家的货币汇率均是浮动的。除了一些国家选择与自己关系较密切国家的货币作为单一钉住货币外,其他有些国家选择钉住特别提款和货币篮子。
指标调整汇率制:有些国家实行指标调整汇率的制度,这些指标是由反映本国国民经济的动态指标组成的,因而各国的指标体系不同。
历史表明:汇率制度的选择,取决于客观经济形势的需要,经济发展进程造就了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都是时代的产物,它们各自存在都有它的理由,并为经济形势的发展而抛弃,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绝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和完全灵活的汇率制度都是不切实际的,介乎两者之间的某种复合汇率制度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主要工业大国之间的管理浮动汇率制,能够比较有效地适应当前世界范围内存在着的较强烈的离散趋势,只要这种离散趋势占有相当优势,管理浮动汇率制必将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