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为“破发”大惊小怪
2009年12月14日,上市19个交易8的招商证券盘中跌破31元的发行价,其后连续几个交易日徘徊在31元之下。招商证券“破发”,备受市场关注。
备受关注的原因有二:一是,在A股市场,破发很罕见,投资者已习惯于被笼罩在“新股不败”的神话中;其二,招商证券“破发”,是在推行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半年之后发生的。
“破发”造成部分招商证券的投资者损失惨重,对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抱怨和怀疑因之而来。但业内专家认为,结论恰恰相反,新股“破发”说明了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显现成效,应坚持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不动摇。
首先,“破发”是对高发行价“幕后”推动者的严厉警告。
“破发”打破了“新股不败”的神话。在“新股不败”神话的笼罩下,参与申购的各方把“投资价值”理念和投资风险抛之脑后,有恃无恐,对新股趋之若鹜。在这种错误的理念引导下,招商证券发行价被推高至31元,市盈率达56倍。
但是,在招商证券确定发行区间之前,大部分机构认为其合理的发行价应该在25元附近,事实是招商证券的发行价格区间被确定为每股26元-31元,而31元的发行价上限也超过了主承销商瑞银证券给出的30.4元上限。从市盈率来看,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及海通证券的动态市盈率仅为23.23倍及30.24倍,56倍市盈率曾让不少理性投资者为之担心。
这些理性分析没有引起投资者的足够重视,“破发”带来了级市场申购者全面浮亏,少数“哄抬物价”的询价机构“自食其果”。业内专家认为,这些教训将带来新股发行询价更加合理,有利于理性市场形成。
其次,“破发”利于二级市场的疯狂“炒新族”快速清醒。
高价发行压制了二级市场股票上涨空间,那些热衷于炒新者自然要承担由之带来的痛苦。在二级市场中不难发现,今年以来一些高溢价发行的股票,首日爆炒者的大多筹码仍被挂在高高的“山岗上”,品尝“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之苦。这在创业板表现得尤为明显。
招商证券股价的一路下挫也套住了试图在新股上市首日追涨炒新的炒家,加上此前创业板市场中首日炒新大军的屡屡受挫,都给投资者做了深刻的风险提示。
招商证券“破发”使得炒新族的疯狂成为“昨日黄花”,这不仅有利于价值投资理念形成,而且还可以倒逼新股发行定价合理.有利于理性市场的构建。
其三,“破发”是发现改革尚待完善之处的关键所在,利于推进新股发行改革。譬如,新股发行价的网F询价通常是由机构投资者承担的,由他们确定发行价格,然后以此为标准向公众投资者网上发行。很多机构为了网下配售成功,常常按照询价上限进行报价.这造成了新股市盈率虚高的现状。这就需要改革的践行者抓住这些关键环节,大刀阔斧推进改革。
有关专家认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到现在只有短短半年的时间,一时难以改变十余年来打新炒新的惯例。只有坚持这一改革方向不动摇,“打新炒新”将渐渐淡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