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每番话都被当成圣谕
《每日电讯报》1993年8月5日在一篇社论中总结了许多人对索罗斯所具有的那种说不清、道不白的感觉:“自他出100亿美元致使英镑撤出汇率机制以来,他的每番话都被当成圣谕,他在报纸上发表的信件和文章都被视为神来之笔……”
“任何人都不应期望索罗斯先生身体出了毛病。欧洲大陆的政治家们和中央银行的头头们最近几天一直将汇率机制崩溃归咎于像他这样的投机家们,他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怒气;过错完全在于他们自身,因为他们试图保持无法得到支撑的汇率和利率……”
“当我们在这周得知索罗斯先生支持发动‘空袭’以解萨拉热窝之围,我们开始觉得他需要去度度假了。他或许逐渐相信,决定外汇市场乃至对外政策对他而言是举手之劳……但整个世界乐意倾听索罗斯先生的意见不应使他愚蠢到自以为是的地步。”
8月7日,《经济学家》一篇名为“喋喋不休”的文章对索罗斯进行了更严厉的批评:
“乔治·索罗斯是不是疯了?这个以纽约为总部、生于匈牙利的投资家,他的关于金融业到波斯尼亚事件的颇具轰动性的言论日益充斥着报纸和广播。近来,在欧洲汇率机制百病缠身之时,索罗斯先生的观点所吸引的注意至少和德意志联邦银行的首脑得到的一样多。新闻界对索罗斯先生感兴趣不是没用的,毕竟他是使英格兰银行元气大伤的人……可是,有着和他同样力量的其他投资者们,保持了超常的冷静,为什么他不能呢?”
文章还问,为什么索罗斯如此频繁地公开指手划脚?它给予了如下回答:“第一个原因必定是,索罗斯先生对于被看作是当代的投资界领袖并不避讳。他也确实配得上这种荣誉;第二个原因也许是索罗斯不再满足于仅是一位有钱人,他想影响关于当代的重大问题的公共政策。这是一个值得赞扬的雄心,只是实现它的更佳方式或许是通过他正在东欧实施的慈善事业……”
8月16日,又一家杂志加入了这场攻击之中:“以往,索罗斯是属于不声不响类型的。多少年以来,他一直是我们国内一位睿智和受到很好评价的人士。可是,他现在不是以行动来做代言人,天知道他怎么说个没完呢……最近,乔治过度地违背了自己保持沉静的承诺。接连几个星期以来,他的身影几乎占据了伦敦的电视荧屏。他给报纸去信,写专栏文章,接受记者采访,公开地指责德意志联邦银行—总而言之,他在成为一位传奇式投资家之外,还变成了一个公务活动家……乔治也许感到有什么东西促使他要为他的慈善活动大声嚷嚷,或富人们在赚钱已成为一件无甚意思的活儿时,他以这种特有的方式来做一个俗气的哲人,这并不令我们感到惊奇。假如我们不太了解他的话。我们将会怀疑他身上是否有着一种叫做‘哗众取宠’的常见毛病。”
一位《商业周刊》的记者问索罗斯:你为什么变得如此“喋喋不休”呢?
“我通常不想为公众所瞩目,除非我有什么要说。”索罗斯如此答道,“在可能的限度之内,我愿意用我自己的词语来表达。但我发觉,在我接受了某次采访之后,我的话往往在脱离了原来背景的情形下被引用。即使引用的是我的原话,但它是被歪曲了的,大大偏离了我的本意……我和传媒不存在一个爱或恨的关系。如果发生了什么,我会远远地避开。倘若你现在写了一篇不利于我的评论,从我这挑出了什么毛病,这不会对我有什么损害。所以你尽可以去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