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会趋向均衡的理念使得让金融市场自由发展的政策逐渐占据上风。我把此类政策的特征称为市场原教旨主义,我认为市场原教旨主义披着科学的外衣,目的是使其更容易为人们接受,但是它经不起现实的检验。市场原教旨主义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操控现实,而不是去理解现实。把科学方法用到这个份上,就带来一种警示,即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采取同样的方法和标准是不对的。正如我在人类的不确定性原则中所讲到的,社会活动会受到针对它们的陈述的影响。换句话说,社会活动会受到操控。卡尔•波普的一大贡献就是表明意识形态并不科学,但是波普的理论并没有走得很远,他没有意识到主流经济学也可以被同样的非科学方式所利用。其错误之处在于信奉方法统一性II则,把高尚体面的自然科学方法用于社会科学,把科学理论用于操控目的,而不是认知目的。
不过,我们可以不往陷阱里跳。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抛弃教条,采用反身性理论。这要付出巨大代价:经济学家必须接受他们地位下降的现实。难怪他们会反对了,但如果是出于认知目的,这一代价就值得。不仅仅因为反身性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金融市场功能,也在于相对于当前流行的科学理论,它对现实的操控性更小,它避免过度宣扬自己对社会现象的预测和解释能力。一旦我们认识到现实能够受到操控,我们的首要任务应该是通过对知识的追求,来阻止操控功能发挥作用。反身性理论服务于这一目标,认为只要反身性存在,社会事件就是不可预测的。因此,我们必须降低对社会科学的期望。鉴于反身性包含不确定性和不可决定性(不确定性指的是参与者的思考,不可决定性指的是事件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存在反身性的事件能由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来决定。
反对放弃方法统一性教条的人可能认为,如果放弃方法统一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就难以真正区分开来了。但是如果我们沿着这条路径讨论下去,我们无须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划界模糊而感到烦恼。因为一旦反身性扬起它不友好的头颅,我们就要降低期望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