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港股的人股化,其核心还是在于通过沪港通、深港通使内地资全逐渐夺取了一些港般的定价权。 然而我认为这个过程才刚开始. -方面内资的占比从长明来看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另方面还有非常多小而美的公司还没有进入港股通名单.因而也还没进入内地投资者的视野.所以在估值上仍然处于边缘化的状态。我个人不是通过港股通买卖港股的,因而直有幸享受在港股的“垃圾堆”里捡金子的过程。在A股,如果家公司很好 ,那么它往往很难有较为舒服的买入价格(除非出现股灾或黑天鹅等)但在港股 ,一块可能里面包着装翠的石头 ,往往就是以石头的价格进行交易用石头的价格买石头 ,就算开出来没有翡翠,在分散持有的基础上你也不会亏钱。
港股的A股化,长远看对于港股估值中枢是有着明显的提开作用的,这种变化是港股的长明投资者所乐见的。
至于A股的港股化,说实话目前并没有见到明显的趋势。我也注意到去年至今年,市场上出现了小盘股被杀估值以及白马股集体创新高的现象,然而我认为这并非价值投资在A股的抬头,而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监管层的价值导向对市场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卡井购,卡借壳.加快新股发行速度,对各类的炒作行为、内幕交易动真格处罚。这使得机构在过去的年里除了在业绩有确定性的白马般里抱团取暖之外别无选择。就现阶段来说,白马股越被资金抱团,越说明当前是指数的解市。我相信这个现象不会是长期的,未来也许我们也会重视价值投资.但如果要说现在这种理念已经主导了市场.我觉得过于乐观。
港股A股化的意义和影响
港股和A股的互相影响是有益的,比如从监管层的思路来看.我认为内地证监会管得太多,而港交所又管得太少。可以说这届证监会确实苦口婆心地在保护投资者, 但直都谁以摆脱行政干预市场的嫌疑,而港交所又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方面其作为香港唯一专营交易所和监管者,理应保障公众利益,另方面港交所自身又是上市公司.为了要对股东负费,尽量审批更多的企业上市以收取更多费用在所难免,可以说既当运动员又当我判员,也就不免引来利益冲突和外界质疑。因此港股长期都有为教不少的老干股横行,且得不到很好的约束与惩成。如果两地监管者能够在制度设计、监管思路上有更多的学习交流,我想这对于维持一个健康透明的市场环境会更有帮助。
港股通占香港股票市场成交量比例逐年增长,以主板为例,2017年已经达到10%甚至更高水平。港股A股化最直接的影响和意义,无疑就是流动性的增加。
图:港股通占成交量比例
港股A股化是既定的现实和未来趋势,但绝对不是简单的散户化。相反,随着内地资金流进港股,在丰富投资者多样性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降低了过去外资对港股股价的话语权。
以今年港股的牛市为例,宏观经济慢复苏、企业盈利改善加上港股相对其他市场估值偏低固然是重要的因素,但如果没有内地资金流入,港股相信很难出现一波长达9个月的连续升浪,升幅也可能会有所减少。
在研究港股的时候,如果不考虑内地资金偏好,到了今天已经很难做到全面考虑。香港的券商和金融机构等对上市公司覆盖远不如国内全面,不少市值在50亿以下的公司少有人问津。某些欧美大行在研究、买卖和定价,包括相关的衍生产品做市时对于市值和流动性有一定的要求,某些小而优的公司并不能被纳入外资“法眼”。
部分中资企业在国内规模不错,但到了香港就没那么出名,伴随着内地资金增多,对于这部分企业的估值相信会有更准确的计算。
在今年,外资和中资对地产板块以及汽车板块估值的对抗,瑞声科技被沽空报告狙击和中资买进的博弈,都不难看出香港股票市场中,外资影响力依然重要,但已经不是“一言堂”。
偏好还体现在权重股的选择方面,截至10月31日,持股最多的大部分是银行股和保险等传统的金融企业,尤其是中资银行。银行板块今年7月份开始出现大涨,虽然有宏观面的支持,但也受惠于内地资金南下量变引发的“价”变。
图:截至10月31日港股通累积持仓金额排名
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一些不适应感。
然而对于一个投资市场而言,有更多的资金流入并不是坏事,前提是监管层面跟的上。目前看来,互联互通无疑为港股带来了新气象。随着两地联系更加紧密,投资风格也越趋相近。不仅港股A股化,长远而言A股也会受到港股的投资风格影响。
所以无论是港股的A股化,还是A股的港股化,可以说才刚刚开始,但这种互相影响从长期来看,无疑是极为有益的。港股A股化带来不止是变化,还有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