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战略性资产配置和动态资产配置都是指长期性的资产配置决策的话,那么战术性资产配置则是指短期的资产配置策略。战术性资产配置主要是指短期投资策略,它能弥补由于市场的变动带来的初始资产配置的比例不合理问题,使总资产获得最大收益。
(一)战术性资产配置
战术性资源配置指在较短的时间内根据对资产收益率的预测对基金资产进行快速调整来获利的行为。前面在进行资产配置时所依据的资料,比如预期收益率、协方差、标准差等都是长期的平均值,一般是三年以上的平均值。如果基金管理人没;有收到短期的特殊资讯,那么他们进行资产配置时所依据的资料就是这些长期平均值。然而,如果对于某些资产类别,基金管理者收到了与长期平均预期水准不同的短期预测资料,那么该管理者就会利用这些短期的特殊资讯来改变资产配置,把基于长期预测基础上的资产配置比例转变为基于短期预测基础上的资产配置比例来获利。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如果A基金公司在进行资产配置时,对S股票的长期回报率的预期值是10%,并且根据此资料实行了战略性资产配置。但是A公司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在下一年中,该公司的经营业绩会有大幅度的增长,回报率可能达到20%,这种情况下A公司就可进行战术性资产配置,增加对S股票的持有量,使它高于初始资产配置的水准。
战术性资产配置的目标就是,在不提高系统性风险或投资组合波动性的前提下提高长期报酬,这似乎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事情,与效率市场假说的“风险与报酬匹配”的原则相违背。但如果区别看待长期收益的改善与投资者的效用提高时,就可以发现,收益率各不相同的资产管理战略将使不同类型的投资者的效用最大化。
下面我们一起来考察一下产生较高收益的战略比令人舒服但收益较低的战略具有更低的“效用”的运作过程。
当市场行情上涨时,投资组台的财富会增加。但财富的增加伴随着预期收益的减少。对于财富的变化,不同的投资者的反应不同。在最近的市场波动之后,不同的投资者的适当资产分配反应也不同。
1.没有受到财富变动的影响的一批投资者
在财富变动时,这些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没有发生变化,这些人属于长期投资者。如果市场行情已经上涨,那么预期收益率就降低了。这些风险承受能力没有发生变化的投资者们,就会转而采取守势面对降低了的预期收益率。这些投资者是战术性资产配置的自然候选人。随着新近市场下跌带来的较好的收益前景提高了预期收益率。在风险承受能力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及时买入,这是战术性资产配置的一贯的要求。
2.对财富的新近变化稍微敏感的一批投资者
当财富增加时,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随着提高。反之,市场行情下跌也会削弱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尽管影响不是很大。对于这些投资者来说,新近下跌带来的较好收益前景几乎不足以使他们回到静态搭配上。这些投资者只是简单机械地调整战略。
3.对新近市场变化较为敏感的一批投资者
市场行情上涨时,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提高,但还没有让他们接受市场上新增的风险。这些投资者对市场采取的战略就是让资产配置随经济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当市场下跌时,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应降低,于是他们没有交易或变化资产配置。
4.对新近市场的变化做出激烈反应的一批投资者
当市场行情急剧上.涨时,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急剧上涨;市场行情暴跌时,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急剧下跌。这些投资者基本上遵循着“市场下跌时卖出、回升时买入”的原则。
总而言之,战术性资产配置可以提高长期收益而不增加投资组合风险,然而却是以低舒适为代价的。
(二)战术性资产配置与战略性资产配置的异同
1.对资产管理人把握资产投资收益变化的能力要求不同
战术性资产配置的风险收益特征和基金管理人对资产类别收益变化的把握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基金管理人能够非常准确地预测资产收益变化的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就会给战术性资产配置带来更高的效益。但如果基金管理人不能准确预测,则会带来损失,因此运用战术性资产配置的前提条件是基金管理人能够准确地预测市场变化并且能够有效制定战术性投资战略。
2.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力和风险偏好的认识和假设不同
战术性资产配置策略与战略性资产配置过程相比,它在动态调整资产配置状态时,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的改变重新预测不同资产类别的预期收益情况,但没有再次估计投资者偏好与风险承受能力是否发生了变化。
在风险承受能力方面,战术性资产配置假设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不随市场和自身资产负债状况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类投资者将在风险收益报酬较高时比战略性投资者更多地投资于风险资产,从长期来看,他将取得更丰厚的投资回报。
(三)战术性资产配置与索罗斯
战术性资产配置是建立在资产的短期风险-收益特征的预测能力上,因此对短期预测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战术性资产配置的成功与否。一般经验丰富的投资管理人在这方面能力很强,索罗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常常利用一些内线消息,进行战术性资产配置,获得巨额利润。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所谓内线消息,只是一些宏观走势,可能是表面上与投资毫不相关的事件,但索罗斯却能从这些不起眼的事件中洞察到先机。索罗斯擅长在宏观走势中获得一些消息。
获得最新政治经济形势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人愿意选择看书读报,有的选择上网冲浪,还有的则通过各种“转折亲”与世界领导人见见面,索罗斯觉得这些都是“隔靴搔痒”或“雾里看花”,得不到真实可靠的消息,尤其是那些“话外音”。一向主张从宏观角度来把握整个世界的索罗斯,独辟蹊径,选择了走“上层路线”一直接同世界领导人交往接触。索罗斯深言:“一个由消息灵通或者重要人物组成的关系网是获取投机资讯的特殊重要的管道。”
可当时,牛气十足的华尔街精英们,认为同这些世界领导;人周旋纯属消遣娱乐,甚至有人把他看成是浪费时间。但是,索罗斯懂得在交际场上周旋的必要性,他看到了办公室之外活动的价值。不仅仅要接触这些重要决策的制定者,而且还需要时间去思考如何接触、周旋。索罗斯认为:“组建 自己的资讯.
第二锅索罗斯教你评估蕴全价值及成长性关系而走向成功,你需要空间,你需要有悠闲自在的时间。”在足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里,索罗斯一步步地与这些重要决策的制定者斡旋、亲近,“储备”自己的资讯关系,索罗斯从中受益匪浅。
这正如詹姆士,马龟兹所揭示的:“索罗 斯的重大秘密在于他同世界领导人的交往接触。”这种世界观使索罗斯极具自信。我们可以从他平时的口头禅中窥视出来。索罗斯喜欢说“事情应该是按这种方式发生的,”或“它肯定会这样发生,”或“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很简单很直接了当”等等诸如此类的“别人只见树木,而他能看见森林”。其他投资者所缺乏的,不仅仅是成为这种云集世界各国领导人而具有排他性的俱乐部会员的这样一张王牌。即使他们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他们恐怕也不会像索罗斯一样,花费大量时间和世界各国领导人在一起。
这个俱乐部云集了许多国际金融界的领袖,这个俱乐部不欢迎普通的市民,甚至一般国家的头脸人物也没有资格向这个俱乐部提出入会申请。他们的会员大多数都是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领导人,如前任首相,财政部长,中央银行的头目以及资深的银行家、投资专家等等,所以有人戏称为“贵族俱乐部”;并且它的规模也不大,会员总数低于两千人,且分散在世界各地。
由于索罗斯在挤入这个俱乐部的时候,只是一介平民,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在股市里略有建树的国际金融投资家,而不是选举的领导,不能拥有和其他会员相同的社会地位。不过,起初的索罗斯觉得能挤进去就已经不错了。随着索罗斯在股市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资产从1984年底的4.4890亿美元增长到1985年底的10亿300万,然后到1986年底魔术般地增加到16亿美元。传奇的经历和经济实力使索罗斯在其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身为全球著名的投资大亨,他深知自己有巨大的影响力。
这时,不仅索罗斯想与这些会员主动进行交流、沟通,会员们也想认识他,想听听他对世界经济的看法,摸晓他要达到的目标。索罗斯对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领导人将要做出什么决;定非常感兴趣。在这一个各有所值、各有所需的俱乐部里,索罗斯花费大量时间和这些世界领导人在一起,“互通有无”。 实话实说,凭借自己强劲的经济实力和传奇经历,以平民身分挤入“贵族俱乐部”的人屈指可数,索罗斯恰好就是这些极少者之一。当其他人从报刊杂志上到处搜索到有关这些领导人的报道时,而索罗斯也许在这很久之前,已经在和这些领导的直接接触中获悉了相关资讯。一 -天中,他有可能和一位财政部长共进早餐,和一位中央银行的高层领导共进了午餐,或者给某位前任首相道晚安。甚至,邀请一个内阁部长参加他的基金会,或者,在政治领导参加基金董事会议之前,顺使拜访他,诸如此类的事情,对于索罗斯来说,是司空见惯的。
索罗斯从自己“储备”的资讯关系中受益匪浅。这种好处有时候非常明显、直接,例如可以获得“了解事件的最敏感、最真切的感受”,可以和他们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这些关系也,许会顺便给他透漏某个国家在某个特定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政治形势的变化,偶尔提及某个经济部门的经济变动,有时也会透露一些国家商业机密能让索罗斯现炒现卖。但一般情况下,他们所提供的这些“情报”、“资讯” 并不会使索罗斯精确地知道,某个国家会在具体某天使货币眨值或提高利润。
不过,可以肯定地说,和这些俱乐部会员的亲近,会使索罗斯在第一时间掌握相对其他人不能把握的事件。当其他人从报纸获得这些资讯时,他因在这之前与财政部长的直接接触,早就已经获悉这些资讯并付诸实施了。对于某次会议有用的资讯,这些资讯或许就是某位原财政部长在吃午餐时漫不经心地说出来的,尽管这个资讯要等几个月后才能付诸实施。还有一些则为索罗斯带来了不少重量级的客户,也给他提供了不少“内线消息”。据有关人土调查,提供消息的不止是表面上与索罗斯有业务往来的朋友,拥有“量子基金”数十亿美元股份的匿名客户,也许是更重要的消息来源。
有人推测,索罗斯在采取重大投资行为时,不论是收购黄金,还是炒作英镑、里拉、某种基金,全都是来自高层的内线消息。如1993年3月,索罗斯先悄悄购买黄金,然后开始散布消息,称有“内线消息”透露,经济起飞的中国内地正大量收购黄金。许多投机商闻风而动,疯狂追高购进,致使当时国际上的黄金价格在4个月内暴涨了20%,而此时,大赚一笔的索罗斯已悄然撤退,留下一群惨遭套牢的投资者。
最明显的还是在狙击英镑的过程中,索罗斯从“贵族俱乐部”成员一一德国联邦银行总裁史勒辛格获得的“内部消息”。
当英国财政大臣拉蒙向民众承诺英镑不会贬值、英国也不会退出欧洲统一体货 币体系时,英国的许多民众,包括一般国际金融投机家都相信了拉蒙的承诺。
可索罗斯却认为,别看拉蒙说话的语气相当强硬,但没有说出政府将采取的强有力的、行之有效的紧急措施,也没有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不过为了尽可能准确地弄清楚形势,他打电话谘询了“贵族俱乐部”成员一德国联邦银行总裁史勒辛格。史勒辛格告诉索罗斯,德国不愿意对英国和其他国家伸出援助之手。史勒辛格的电话告知,给索罗斯吃了一颗定心丸, ,让索罗斯感觉到前途一片光明。闻风而动的索罗斯准备抛售英镑。而史勒辛格的电话告知的资讯,过了好几天才在美国《华尔街日报》上发表。可以这样说,索罗斯是最先知道德国中央银行新经济原则的人员之一。
除了以上的许多方式外,索罗斯还有自己独特的一招,那就是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基金会或者其他的慈善事业,或者直接投资到别国从中了解该国的政策变动、经济形势走势等等,或者培植自己的亲信来搜寻商机。1979年, 索罗斯在纽约成立“开放社会”基金会。开放社会一词源自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由索罗斯的老师、哲学家卡尔.波普提出。索罗斯把这- 概念发展成一种个人的社会理想。1984年,他在自己的祖国匈牙利成立了第一个东欧基金会,随后,1987年建立了苏联索罗斯基金会。至1994年,他所创建或提供资金的非盈利性基金会和机构,已遍及中欧和东欧、前苏联、南非、海地、危地马拉和美国等31个国家中,构成索罗斯基金会运作网络。纽约开放社会研究所和布达佩斯开放社会研究所为这些基金会制定共同发展计划,并提供行政、财务和技术多方面支援。此外,索罗斯还出资创建了中部欧洲大学,国际科学基金会和公共媒体研究所。20 世纪80年代,索罗斯通过这个基金会网络,深深卷入了苏联、东欧的历史巨变中,也从中赢得了相当的利润。当然,我们认为,索罗斯先后建立的基金会网络不一定是直接用来赚钱的,但索罗斯通过使用这种手段来宣传自己,给自己管理的基金大做广告,从而为获取更大、更多的利润做准备。“世 上哪有免费的午餐”,索罗斯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