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0月,德国结束了40几年的东西分治局面,东西两德合二为一。继德国统一之后,在1992年2月7日,包括英国在内的欧盟12个成员国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经济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在许多人看来,德国的统一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预示着欧洲的繁荣和大发展,一个“大欧洲”的概念即将形成。就在世界各国的投资者都在为欧洲市场美好的投资前景激动不已时,索罗斯经过冷静地分析认为,新德国由于原东德的拖累,必将经历一段经济拮据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将不得不把精力集中在解决自己国内的经济问题上,而无暇帮助其他国家渡过困难时期,这将对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及货币带来深远的影响,货币联盟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果然,索罗斯的分析被时间证明是非常正确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不到一年,许多欧洲国家便很难再像以前一样从容地协调各自的经济政策。尤其是英国,当时经济长期不景气,正处于极度困难时期。英国要想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降低利率,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维持高利率的政策。虽然英国首相梅杰多次强调英镑不会贬值,英国将竭尽全力维持英镑在欧洲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但索罗斯认为梅杰不过是在虚张声势,缺少了德国的帮助,英镑近期必定下跌,他已经暗暗做好了进攻之前的准备。
1992年9月15日,时机成熟,索罗斯迅速出手,联合一些长期进行套汇经营的共同基金和跨国公司在市场上大量抛售英镑。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一路狂跌,虽然英格兰银行购入30亿英镑,全力阻止英镑下跌,但这并不能阻挡英镑的跌势。仅仅一天时间,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差不多就跌出了欧洲汇率体系规定的下限,艰难地挣扎在欧洲汇率体系的边缘。到了9月16日,英国政府的英镑保护行动彻底失败,宜布退出欧洲汇率体系。尽管在这场捍卫英镑的行动中,英国政府一度动用了价值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这一天,英国弥漫着绝望的气氛,英国人形象地把这一天叫作“黑色星期三”。
索罗斯是这场袭击英镑行动中的中坚力量,也理所当然地成了最大的赢家。欧洲各大杂志争相刊登索罗斯的照片,《经济学家》杂志更是将他称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在这一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增长了67.5%。他个人也因此净赚了6.5亿美元,从而荣登《金融世界》杂志的华尔街收入排行榜的榜首。
几乎索罗斯的所有投资理念都是为把握住市场的转势服务的,而他所有的赚钱招数也都在市场出现逆转时发挥地淋漓尽致。在证券市场上,卖空被认为是索罗斯最为擅长的招数。索罗斯也承认他喜欢通过卖空获胜而赢利,因为这总能给他带来成功的喜悦,而这种成功正是源自于对市场形势逆转时机的精准把握。索罗斯通常都是把赌注押在几个大的机构上,然后卖空,最后当这些机构的股价猛跌时,他就从中赚取高额利润。他这种犹如海中搏浪的做法,在别人看来,简直是在疯狂地冒险,但因为索罗斯事前做足了研究和准备工作,因此,他的冒险十有八九都会以胜利告终。
索罗斯在东南亚掀起的惊天骇浪,更充分体现了他对市场转势瞬间的把握能力。1997年的东南亚各国还都沉浸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喜悦之中,但从1992年狙击英镑结束之后就一直留心观察亚洲金融市场的索罗斯,看透了东南亚尤其是泰国的虚假繁荣,他认为建立在并不牢固的经济基础上的快速发展正使他们的泡沫不断胀大并濒临破灭。
果然,1997年,东南亚金融市场开始出现危机,外债和银行呆账、坏账把他们弄得焦头烂额,此时索罗斯果断出击,先从泰国下手,成功狙击泰铢以后,借势横扫东南亚金融市场,令东南亚各国转瞬间由迅速发展转向衰落,而索罗斯则在成功收获了大笔利润之后,扬长而去。这便是索罗斯在世界金融市场上纵横驰骋,赢得利润的拿手招式-把握市场转势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