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平衡的基础上,即供给和需求处于相等的状态。很多人早已经对股票市场做过仔细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决定股票价格的定位过程中,逻辑起了主要的作用。因此,逻辑“应该”存在,否则的话,市场将会过于动荡,操作股票的风险也将过于重大。
基于这样的观点,当时的经济学家鼓吹市场平衡的概念,提出可能获得完全竞争和完美认知的假设,而索罗斯持不同的看法:“市场中的买入卖出决策并不是建立在经典经济学的观点之上,而是基于投资者的预期。而人们对任何事物能实际获得的认知都是不完美的,任何人的所有对世界的认识都存在某种程度的缺陷或歪曲。”
“总的来说,我在理解某一事物时的主要立场是注重非完美认知在事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平衡的原理上的,在平衡中,需求和供给达到相等。但是如果你能认识到非完美认知的重要作用,你就会明白你所要对付的实际上是不平衡。”
索罗斯在不同的场合承认,他“着迷于混乱”,“那正是我的生财之道:理解金融市场中的革命性环节”。他认为,在金融市场上和在量子理论中一样,并不存在所谓的平衡的状态,测不准原理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如果金融市场是在不平衡的状态中运转,任何聪明的投资者都难免出现失误;任何有充分理由的判断,都不敢保证得到良好的回报。
事实上,在索罗斯投资成功的背后,哲学观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早期学习哲学的过程中,他认为哲学和金融风马牛不相及,是根本不沾边的两回事,自己应该专心致志于推动人类知识的发展,他认为,达到这一目的地的惟一途径是解决“存在”这一基本命题。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他发现试图了解人生的神秘领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于是,索罗斯得出结论:人们对于被考虑的对象,总是没有办法摆脱自己观点的羁绊,这样,人们的思维过程也就不可能获得独立的观点用以提供判断依据或对存在给予理解,因此,人们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毫无偏颇地抵达真理,也就是说,绝对完美的可知性根本不可信。
接着,索罗斯又推测:由于人类的认识存在缺陷,那么,他能够做的最实际的事就是关注人类对所有事物的那些存有缺陷和扭曲的认识。这个逻辑后来构成了索罗斯金融战略的核心。索罗斯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看到了神秘的哲学世界与现实的金融世界之间的种种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金融投资方式。
索罗斯曾经这样来描述他的哲学观点:“我的中心概念是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本来就是有欠完整的,有些状况是我们必须先行理解,而后才能做出相应决定,但事实上这些状况往往受到我们做决定时的影响,当人们参与某些事时,他们所怀有的期望本身就会和这些事的实际情况不一致,只是有时差距很小,可以不必理会,但有时差距很大,足以构成影响这些事件发展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索罗斯认为,一个人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只不过是对该事物理性认识的一部分。因此,一个人的思想往往缺乏判断他正确与否的独立参照物—它的客观性。人们一旦不能够获得这种独立的参照物,就不可能超越自己。
在金融投资中,索罗斯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什么特定的投资策略。观察量子基金的历史就能够发现,量子基金的投资策略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中,在基金成立的前十年,宏观工具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外,而此后,宏观投资又成了投资的主调。索罗斯并不按照既定的原则行事,却非常留意游戏规则的改变。
在索罗斯的投资理念中,因为市场总是处于流动与不确定之中,而赢利的方法就是在不稳定态或不确定态上押注,寻找超出人们预期的利润。总之,在索罗斯的投资中,世事极其难以预测,一切都是缺乏理性的、不可预知的,这便是其投资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