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如何挤压泰国金融市场
索罗斯解释说,在1997年上半年量子基金挤压泰国金融市场时就是这样做的:
我们用自己的钱买股票,付5%的现金,另外95%的资金用借的;如果用债券做抵押,可以借更多钱,我们用1000美元,至少可以买进价值5万美元的长期债券……
如此这般,自然而然地就扩大了索罗斯原来可以动用资金的倍数。更厉害的是,如果索罗斯用这些资金追加投资于具有“高杠杆”特点的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杠杆比率还会更高。
例如,1997年3月量子基金就大量买入看跌期权,然后以掉期方式借入大量泰铢,卖出泰铢期货和远期。因为索罗斯算定交易对手会抛出泰铢现货为衍生产品合同保值。所以他轻而易举地就借别人之手制造出了泰铢贬值压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索罗斯的“立体投机法”。
那么,索罗斯等人是怎样进行立体投机的呢?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某种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促使其汇率变动,从而获得巨额利润。举例说,1996年下半年索罗斯看到实行与美元汇率挂钩的泰铢已经处于高位,坚信泰铢与美元26比1的汇率无法长期维持下去,于是就瞄准泰铢开刀。
索罗斯先在泰国银行(或者与泰国银行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外国银行)存入一大笔保证金,例如5亿美元,如果是20倍的杠杆率,就可以从这些银行贷到相当于100亿美元的泰铢,即2600亿泰铢。因为这时候的泰铢汇率还没有发生大变动,所以索罗斯可以通过即期外汇买卖在外汇市场上把这些借来的泰铢迅速抛售出去,干什么?就是为了换回100亿美元。与此同时,索罗斯再以大大低于1:26的兑换价格购进2600亿的泰铢期货,这样做的目的则是为了对冲原来抛出的2600亿泰铢。
不用说,这时候索罗斯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是泰铢贬值,只要是在货款归还期内,贬值幅度越大越好。因为借款到期时的泰铢越是不值钱,索罗斯归还的美元就越少,只要低于原来的100亿美元及其利息,这差价就变成了他的投资获利。
事实上,索罗斯在这次战役中拼命打压泰铢汇率,泰国政府又无力进行干预,泰铢兑美元的汇率很快就从26:1下跌到35:1。这样,索罗斯只要投放5亿美元进行炒作,大约就能从中赚到近2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