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溢价和折价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绝对值。溢价和折价也不能仅仅以某一个时点的市场平均估值为参照物,特别是不能以某个市场极端态为参照,而应该是一种其有可持续性的经常性状态——比如我们不能以6 124点或者1664点作为正常的估值参照,因为在极点状态的价格中包含了太多非经常性的情绪因素。而且由于三个溢价要素之间可能出现矛盾,因此溢价本身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火力发电行业本身的商业特性和总体的价值创造周期决定了其本质上难以获得溢价,但如果其中某个地域出现阶段性的供需不平衡则可能导致这个区域的受益企业得到一定的溢价。但这种溢价仅仅是相对于同行业估值水平而言的,你不可能仅仅因为“溢价”两个字给予它和成长期的品牌消费企业一样的估值。
遗憾的是,对于高度符合高溢价原理的企业到底该以什么估值水准来认为其“合理”恐怕很难有个标准化的答案——或者换一个问题投资是不是一定要精确到算出一个明确无误没有商量的“标准估值才行呢?我认为不是。最重要的不是刻舟求剑地探寻10PE还是20PE才是铁律,而是理解溢价与折价所反映的内在价值的区别,以及由此体现在具体操作上指导思想的不同。如果我关注的股票确实价格很贵,那么要么我会把它放入重点股票池中等待,要么就只买一点儿放在那里作为安慰奖。幸运的是,买入的好机会在定性层面相对明确些被阶段性的,短期的一次性的坏消息所集中打击或者被系统性的下跌所株连的恐慌时刻就是最好的时机。
在以往讨论溢价原理时经常遇到一种误解认为探讨市场定价的溢价原理是为泡沫寻找一个体面的理由,并且将置投资者于忘记安全边际的危险境地。然而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以贵州茅台为例,如果可以很早地理解估值溢价的原理那么完全有机会在很低的估值状态下买入它“”(其实绝大多数的好企业都曾经给出过一个很便宜的价格)。毕竟2005年之前的3年其年收盘价的估值都不过十几倍的市盈率。恰恰是不其备这种意识的人,才会在茅台暴涨成为一个神话之后,再去盲目歌颂其护城河如何强大资源如何的不可复制。但若那时以几十倍的市盈率接盘的结果恐怕就要在之后的估值下滑周期忍受多年无回报甚至亏损的局面了。所以理解估值溢价的重要意义,首先就是可以更好地把握好公司在合理甚至低估期间的买入机会。
研究估值溢价的内在逻辑也丝毫未改变“安全边际”原则。安全边际,错误定价是“买入”时的第一原则(内在价值评估是前提)没错。但是,如果将买入看做是一个只有类似2008年那种大股灾中才能出现的机会,是否会犯另一种推向极致的错误呢?人这辈子还有几次买入机会呢?这不显得过于荒谬了吗?所谓的安全边际是否仅仅是价格这单一因素?一个看起来估值很低,但实际上却处于价值毁灭状态的公司会安全吗?而一个看起来估值稍高相对溢价的公司如果高度符合上面的溢价原理难道就不安全?我想,更好的安全首先来自于选择一个价值创造属初中阶段有良好的生意属性和强大竞争优势的企业,其次才是选择这个企业被市场错误的定价的时机。
这样才可能在合理价格出现时果断地拥有一个好的生意。而不是只能永远感叹“太贵了”。总之,溢价现象不是兴奋买入的理由,正如同高企的价格也不是慌乱卖出的理由。只有看懂这背后的逻辑才有可能尽量做出正确的决策,尽量避免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使得投资这一本质上的概率游戏,形成更加有利于自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