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考虑下什么是市场?有买有卖的交易才有“市场”,所谓的“有价无市”就是典型的空有报价却无法达成交易。而文易的频次多了、规模大了,自然就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市场”。所以市场就是个买家和卖家的纽带。买家代表藉方,卖家代表供方,两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这个市场的交易状态,所以所谓的市场研究最核心就是供需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一批人只是简单地将南方的货品运输到北方就赚了大钱,电脑刚刚兴起时中关村有一批人金给人组装和批发电脑就捞到了第一捅金。如果从生意的属性来看,它们没有任何的护城河,属于最无技术含量的职业了。但就是这样的生意,在特定的阶段却造就了可观的财富。这种机会的共同之处就在于,供需的失衡。比如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国家对经济管制的放开,老百姓的消费需求迫切需要提升。但另一方面全国的工厂、商店完全无法满足这些需求且存在明显的产能不均衡,这就给那些脑筋灵活的小商人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了解一个企业的未来,不首先从“供需”层面入手去搞清它的市场将面临什么状况,是很难建立起完整的认知的。供需当中,需求就是蛋糕将维持在多大的测量,供给则决定了蛋糕被分享的结构。显然,当发现蛋糕可能越来越大,分享者却可能长期减少的行业时,很可能就挖到了一个投资的富矿。其中,需求的有效期、确定性、刚性、弹性等变量因素的考察是重点。基本上供需关系的格局有以下六种:
图1供需关系的格局(1)
图2供需关系的格局(2)(接上图)
值得提醒的是,我们上述所谈的供需一定要站在一个长期的角度,至少是5年的前景来评估,而不应该以一两年甚至更短时间内的行业景气度来判断。在我看来,对于供需结构的长期理解属于能力圈验证的第一关。
如果无法对一个行业的长期供需态势及其背后的原因产生清晰的认识,很难想象能称之为在能力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