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股市高抛低吸法则演变出的箱形理论,常常作为股市操作的依据。股价的箱底为股价的支撑位,箱顶为股价的阻力位,当股价或股价指数跌至箱底时就吃进,当股价或股价指数升至或接近箱顶时就卖出,一买一卖,赚取差价,这就是所谓箱形理论及其运用原理。
但要懂得股市之道非常难,股市的运作虽有一定规律但无常规。它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走。倘若你机械套用“箱形理论”,往往会失去牛市的多头行情,或成为熊市的套牢者。赚钱时杯水车薪,亏损时损失巨大。因为当股指、股价在宏观面、基本面和技术面利多或利空消息配合下,以大成交量成功突破箱顶或箱底的阻力位或支撑位时,另一只“股票箱”形成,会有一轮新的上升或下跌行情。
我们以沪市1993年2月~4月间指数变化为例,分析一下如何正确运用箱形理论,从中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
先按指数变化设置五只箱:
先按指数变化设置五只箱
先从箱①开始,当股指在各利好的刺激下,连创新高,直达1536点盘整。因利空政策的冲击,股指回落到1300点盘整。此时,股指是继续向上挑战1536点,收复失地,还是顺势而下,跌破支撑位进入下个箱子,这就取决于下一步基本面的消息了。
结果是已被消化的“利多”消息变成“利空”;送配方案不尽人意,加上禁止信用交易,限期平仓及新股埂快上市三大政策出台,于是股指便被打入下一只箱@。如果投资者能在1300点被击穿时割肉逃命,那么可以大大减少损失。如果投资者仍心存侥幸,指望反弹,结果事与愿违。接着是跌势未改,下跌依然。股指跌穿支撑位形成第三只箱形。如果指数继续下跌时到达1100点支撑位,投资者若及时认赔出局,今后定有反攻机会,结果又不肯“放血”。当指数跌至900点时,却痛下决心斩仓逃命,到此整整损失了400点的价位。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投资者事先没有设置停损点和不善于随机应变。
假设投资者在买入股票时,事先把停损点设置在1300点或1100点,只要有利空消息公布,不论手里持的是长虹还是陆家嘴,指数到达预定停损点就斩仓出逃,就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也可以为日后“东山再起”保证实力。
当然,停损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假如你买入的股票不断上涨,一浪比一浪高,你担心卖掉会失去更大利润,这时你可以不断提高停损价位,当股价在上升后的回档中,一旦跌破停损点就立即卖掉。但是,在股票下跌的过程中,停损点切不可下调,使自己的损失越来越大,必须有“忍痛割爱”和“壮士断臂”的气魄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