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如果读懂了前面投资和投机之间的差别,对于为何不这样做就很好理解了。投资者看待问题的核心视角是“企业”,而企业的运营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没有哪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会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在投资者的眼里,“等待”既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自然而然的。
与之相反,“频繁交易”和“波段操作”反映的却是一种快速赚钱和最优化操作的心理倾向。这样做的人,总希望抓住一切赚钱的机会而无法忍受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平静,他们试图在所有的股票上赚钱,试图在每一分钟赚钱并规避掉一切可能的下跌。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正是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和不自里力,为他们带来不可避免的槽糕结果。无论是频繁交易还是波段操作,都是建立在对市场价格的预测基础上的,而且这种操作的频率越高、时间周期越短,就越需要对价格波动作出更加精准的预测。有信心做到这一点的有两种人,要么是真正的天才,要么是根本没明白这样做的困难。
优秀的投资者何尝不是高智商的?但他们的最聪明之处正是不耍小聪明,他们更理解聪明与智慧之间的差别。长期持有首先是一种对股市规律的认识,短期来看,造成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非常复杂而且难以把握。
但长期来看,股价必将回归企业的基本价值。所以,长期持有实际上是一种“以退为进”的选择,放弃复杂不可测的部分。而牢牢抓住可以确定性回报的部分。其实如果我能知道将在何时出现何种程度的大调整,我肯定也做波段去将收益放大到极端没人是傻子。问题就在于“如果我能知道”,这既有赖于对股市规律的了解也取决于对自己能力的认识。
《投资艺术》曾有过一个统计:“从1926年到1996年的70年里,股票所有的报酬率几乎都是在表现最好的60个月内缔造的,这60个月只占全部862个月的7%而已。要是我们能够知道是哪些月份,想想看获利会有多高。但是,我们做不到。我们的确知道一个简单而珍贵的事实,就是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些表现绝佳但不算太多的60个月,我们会错失掉整整60年才能积累到,而且几乎等于所有的投资报酬率。其中的教训很清楚,闪电打下来时,你必须在场。”
图1价值投资者需要遵循的原则
即使只站在两三年的角度而言投资收益率也并不是呈现平均线性状态的,收益最大的部分也是集中在爆发力最强的几个月,我称之为“魔法时刻”。那些频繁折腾的人,整天都在为一些蝇头小利操劳,但当魔法时刻的暴利出现的时候他们却总是不在场。一些人即使可以通过频繁交易获得一些利润,但这种获利模式也是让人痛苦的—每天都被牢牢地拴死在交易平台前。永远不能像长期持有人一样潇洒地远行旅游。即使赚了同样的钱,后者也要比前者的生活质童高出好几个级别。
当然,具体长期持有是个什么程度,这要结合具体的投资对象来看。
越是具有广阔发展前途和高确定性的企业,其持有周期就越长。对于如何区分不同投资对象并决定投资周期。芒格曾经说:“如果你买了一个价值低估的股票,你就要等到价格达到你算出来的内在价值时卖掉,这是很难算的。但是如果你买了一个伟大的公司,你就坐那儿待着就行了。”这也表明了不同类别企业在持有策略上的不同。
就我个人来讲更倾向于长期较集中的持有一些优秀的公司。首先从能力圈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真正可以理解的企业和可以判断的商业机会并不多,选择越多错误率可能越高。其次只有真正优质和让人放心的高价值企业,才敢于重仓持有,而不敢重仓就算对了也意义不大。最后,越是让人安心长期持有。就越容易享受到复利的威力。而且这一过程也很轻松舒适,远比不停地挑选新的目标要从容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