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股市传闻真伪需耐心求证
风向标关键词:股市传闻
市场会流传各种传闻,这是股市消息的一种表现形式。
2009年3月4日上午,有几个记者围着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追问政府近期有没有什么新的政策、刺激方案出台。李德水表示自已并不知情,因为他还没有看到政府工作报告,让记者关注3月5日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边什么都有。结果有记者将该消息报道为:“李德水透露,明天温家宝总理将公布新的经济刺激方案。”这个并不存在的新经济刺激方案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当天沪指涨了6. 2%,深指涨了6. 9%,许多股民将其戏称为“谣言带来的股市猛涨”。
但是,到3月5日,新经济刺激预期落空,沪深两市宽幅振荡。两市股指早盘跳空高开,回补缺口后振荡上扬,成交量继续保持放大态势。午后沪指一度出现快速跳水。所以,面对传闻消息,应透过现象认真分析消息的根本性质,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有甄别能力。
不实传闻往往会露出一些破绽,投资者需要寻找各种蛛丝马迹。这需要投资者有专业知识和宏观分析的能力。对于大多数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投资者而言,应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投资者在面对市场中的传闻时,要与公开消息相对照,如发现其与公开消息风马牛不相及,那么可判断是一种假消息。其次,运用最直观的推断法判断消息是利好或利空。真消息的影响力往往是综合性的,在某一方面 是利多,在另一方面却有可能成为利空;而虚假的消息因为背后有主力操作,所以更侧重某-一个方面。
对于有些一时难以辨别的利空传闻,散户投资者可以耐心等待、密切关注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再作定夺。不要被未经证实的传闻消息吓得惊慌失措或掮动得欣喜若任,更不要因为传闻消息的影响而进行不理智的操作。
第三,原则上,建议散户投资者不要相信未经证实的传闻消息,更不要依据传闻来实施投资决策,以免被误导,但是,“无风不起浪”,有些传闻消息很可能就是真实的消息。即使不是真实消息,在某个时间段这个传闻消息也可能会对股市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利好的传闻消息可能给散户投资者看多的信心,在短时间内带动股价上升。因此对于传闻消息,投资者特别是短线投资者不可完全不闻不问。
最后,投资者听到传闻消息后,首先要把这个消息的来源、日期、个股价位、当时大盘的情况和热点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记录在案,然后看看K线图,判断庄家的成本,考察庄家在此能否出货,问一问自已为什么会得到这个消息。在距离庄家成本不远的地方,判断庄家有无出货的可能性,如果有较大的出货可能性,那么宁可放掉一匹黑马。千万不能因为轻信消息而遭受严重的损失。
在实际操作中,当市场处于复杂多变的时期,投资者需要合理控制仓位比例和结构,不宜满仓操作,这样才能从容应变。
散户标语
1.不实传闻往往会露出一些破绽,投资者需要寻找各种蛛丝马迹。
2.真实消息的影响力往往是综合性的,在某一方面是利多,在另一方面却有可能成为利空;而虚假的消息则更侧重某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