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正确,股票才会赢钱,也就是投资人通常说的,做什么事要方法正确,否则适得其反。交易策略来源于市场环境,而正确的策略回归于市场,适合于各种市场,这也是波动交易策略所遵循的法则。
在谈到波动交易策略之前,我们先分析市场环境,如果不了解未来市场环境的变化,没有大局观,整天看着K线图,搞个技术指标MACD什么的,那赚钱就是一种奢望。
图3-1(上证指数1990年一2014年4月年K线图)
从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最高涨至6124点以来,投资人觉得做股票不如以前容易了,2009年8月4日上证指数最高摸至3478点以后,股票交易的难度显得尤为突出。2005年至2007年以及2001年以前,投资人感觉做股票赚钱比较容易,那时买股票只要不是追个高位,或者说股票不是太烂,投资人只要持有不割肉都有解套或赚钱的机会,如今买股票即使很小心,套牢也会成为大概率事件。
投资人看图3-1,是上证指数从1990年股市成立至2014年的年K线图。2001年7月至2012年6月的月K线图,上证指数在11年的交易过程中,跌多涨少,其中从2001年6月14日2245点跌到2005年6月6日的998点,经历了4年的大熊市,2007年10月6124点至2012年6月末的2200点。已经有近5年的时间,熊市还没有结束,其下跌的过程比上次时间还长。两次长期下跌趋势加起来有九年的时间,也就是说11年的时间中要经历九年的下跌走势。
中国股市在2001年—2012年间,期间跌多涨少的格局与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极为不相匹配的,不是我们的公司不好,最重要的原因是股票高价发行,然后上市的价格更高,新股的高定位势必给后期走势带来风险,新股风险的释放过程就是股价连续下跌的过程,中国石油是最典型的例子,新股的连续下跌直接拖累了沪深A股市场的指数。
关于新股制度的如何改革,在我的博客中已经说明了自己的观点,而且不会改变,由此,对于新股的交易策略就产生了。对于上市不久的新股,长期投资或采用大波段交易是不可取的,必须等待长期下跌后风险释放完毕。
中国股市从股指上看是跌多涨少,但其中的小波段行情很多,每年都有那么一两波,比如2011年的表现不是很好,但短线交易的机会还是频频出现,而且短线交易的利润每年都有,从来没有间断过。
中国股市的交易环境有其独有的特点,只有了解中国股市的环境变化,制定出的交易策略才对头。比如说,2008年之后的金融危机期间,投资人可以买进香港五六倍市盈率的黄金股,且持有一年以上的时间,进行阶段性的中线投资,技术上采用大波段交易策略。当时A股市场上的中金黄金等黄金股,其市盈率被炒到了50倍以上。所以在沪深A股市场都是频繁的短线交易及小波段交易,就是由于市场环境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交易策略。
我经常看到有些民间高手拿着那种少数翻倍的股票K线图给投资人讲,如何买到这样的牛股,比如2011年,有人谈到三爱富,告诉投资人依据基本面,买入什么强势的个股。不用我多说,大家都应该知道结果,这样做股票一定亏得很惨。每当投资人看着股票形态不错,是上升趋势,或者是多头趋势刚刚开始,然后买进去,90%的概率是刚追进去,还没等赚到什么利润,股价就开始掉头向下,这也是大家亏损的主要原因。
不了解时下背景,对未来没有科学的预期,想当然认为每年都有大行情,看着图形想当然的各种画线测量,而且我看到很多分析师这样画线支持他的观点,明天就180度大转弯,换了画线的方法支持另一个观点,每次都是胸有成竹。
如果有人对你说,明天的行情应该怎样走,我预测非常准之类的话,这个人做股票一定亏钱,因为从分析者的角度做股票一定亏钱,而上述的话都属于“对未来行情做预期分析”,对于行情每个人的预测概率都是50%,我不否认中期可以预测,但微观到每月、每周、甚至每日的成功预测概率就是50%。也许有人认为能预测出来,那就请你拿出你的交割单,有连续成功的概率么?有连续的绝对收益么?一定没有。
交易策略来源于市场环境,一定要了解中国现有股票发行方式并不是完全的市场化环境,要知道股票高价发行制度对市场的影响及后期的中国经济走向。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经济从虚弱到强大,经济体呈现几何速度的增加,上市公司又是各个行业的领先代表,上市公司的市值由小变大,而且变得极为庞大,我们有了工商银行、中国石油这些巨无霸,而初创阶段到昌盛的过程是上市公司快速成长的过程,股票价格依托上市公司陡然上升的价值曲线连续快速上涨。所以那时做股票很容易,是因为投资人与中国经济一同成长,虽然有上市公司不断圈钱等阴暗面,但经济增长冲淡了这些,上市公司圈到了钱,投资人也拿到了二级市场的利润。
未来经济的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一些私募、公募因为此事而挠头,尤其是私募,刚刚从公募转投私募自己单干,又碰上了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还不如当初留在公募,可以早涝保收地收着管理费,拿着高薪。私募是自家的买卖,还发一个赔一个,这怎么干呢?名声由原先的著名基金经理,变得越来越臭,找个合伙人再发一个,再骗一个,管理费收点儿是点儿,恶性循环,何时是个头啊。因为私募大多延续了公募价值投资的风格,买入股票满仓持有是他们的特长,结果就是拿着投资人的钱跳进了大深坑,天天往上爬也爬不出来,直到没希望了,不爬了,喊救命了,就该清盘了。
对于未来经济走向,百姓也许可以跟着舆论风向走,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但请问大家是否也听说过中国经济已进入到一个漫长的转型阵痛期。此种背景,连续上行的股票已经成为小概率事件,你还抱着传统的K线图,认为股票都可以大波段翻倍操作,那结果是不会好的。
对于现在及未来的市场变化,本书强调不应只注意大波段的股票,股票的小波段及短线特点更应引起投资人的关注,别总想着股票翻倍发大财的事,股票小波段收益我们也是需要的。
本节在谈到我的波动交易理论前,重点谈时代背景的原因大家应该知道了。对于我的上述言论,也许你跟我说,作为专业人员就有这个本事能够从数百只股票中找到一只翻倍大牛股,也许你跟我说,股票投资很简单,看好一家公司就长期持有,可以满仓持有茅台酒10年乃至20年,这么想的人与绝对收益一定是无缘的,结果已经验证,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茅台酒的股价在2012年5月份才爬上来,期间经历了四年多没有收益,也许你会说其他股票还在地下室呢,永远跟差的比,那也就没啥出息了。索罗斯的反身理论已经驳斥了这种做法,而这些投资人所处的投资环境与巴菲特的时代环境及投资要素都不同,简单的价值投资满仓长期持有股票在中国是不适合的。
当然,凡事不能偏激,不能绝对。中国经济转型的阵痛期,转型过程中必然有产业升级带来的市场新机会,这些新机会里包含了众多新兴的公司,新兴公司也是我们以往没有见到过的,云计算、环保、节能、电商、智能穿戴、机器人等概念引领时代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如同当年的四川长虹,那些翻倍的牛股属于这些新兴的公司,但概率不再是中国经济初创阶段那么大,也有很多公司失败的案例。
总之,在进入到理论之前,投资人要先了解市场环境的变化,波动交易理论的宗旨是:依托市场环境变化而制定策略,策略再有效回归市场,所制定策略适合任何的市场环境,不论是大陆的,还是香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