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犯了错误都会懊悔,不同的犯错行为导致的懊悔程度是不一样的,先看以下例子:
[例1]2003年,张三一直持有深圳华强(000062) 这只股票。8月份,有人给他推荐深赤湾000022), 当时,他曾考虑将手中的深圳华强000062) 股票换成深赤湾(000022), 但是他最后决定持股不动。
他现在发现,如果他当时把股票换成深赤湾(000022),他的资金将成功实现翻番。李四一直持有深赤湾(000022) 这只股票。2003年8月份,有人跟他说这只股票到顶了,建议他卖出并换成了深圳华强(000062)。
他现在发现,如果他一直拿着深赤湾(000022)不动,他的资金将成功实现翻番。张三和李四都在为自己的行为懊悔,但请问:谁的感觉更糟?谁的懊悔程度更深?
几乎大家都同意,李四可能比张三的感觉更糟。仔细一想,他俩最后结果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因为某种原因导致自己的资金错过了翻番的机会。基本的差别就是:
李四遭受到过失懊悔:他为自己所做的事情,也就是换股而懊悔,这种事情最后已经得到了证明是损失。相反,张三先生遭受了程度较轻的疏失懊悔:他后悔没有做某件会使他更富裕的事情(也就是他没换股),这属于机会成本,失去了赚钱的机会。
相比较来说,失去赚钱机会所引起的痛苦与业已得到证明的损失引起的痛苦要小一些。从理论上来说,这两种行为导致的损失是一样,但是给投资者的感觉却不一样,所以也属于一种非理性心理。这种非理性心理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捂股不动(张三捂股不动的懊悔程度要小于李四换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