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随着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的不断回落,预计上半年央行会继续降准。如果年内固定资产投资超预期支撑PPI企稳,则意味着降息的必要性可能会减小。
任泽平指出,PPI或许是观察中国货币政策最重要的“锚”。PPI的波动与历史上货币政策周期高度吻合,具体来说,降准主要发生在PPI有下滑趋势或为负时;降息仅发生在PPI为负时,仅在2008年的降息PPI未是负值,但PPI属于下降趋势。央行升准加息只发生在PPI为正值之时,从过去历史来看,无一例外。同时,PPI下降力度越大,央行货币政策放松节奏越快力度越大。
根据这一历史经验,任泽平表示,2019年上半年伴随着PPI的快速下滑,央行很可能继续降准。二、三季度随着PPI由正转负,实际利率上升,央行可能会降低公开市场逆回购等政策利率。另一方面,由于投资端韧性会支撑需求强劲,PPI并不存在大幅下行的风险,如果固定资产投资超预期支撑PPI企稳,意味着降息的必要性可能会减小。
2018年12月PPI同比上涨0.9%,增速连续六个月放缓并创2016年9月以来新低。2018年全年PPI同比上涨3.5%,和上年相比涨幅下降2.8个百分点。市场预期PPI最快可能在今年一季度转负。
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于1月15日、25日分别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MLF)。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及相关操作净释放约8000亿元长期增量资金,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来源。
任泽平进一步表示,PPI在有意无意中成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名义锚有其内在原因。PPI与我国货币政策四大最终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物价稳定——都息息相关。具体来说,PPI与工业企业利润增速、A股营业收入增速、出口增速、房价指数等同向变化,可以反映我国经济、出口、物价等基本情况。这主要与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现状相关,国企影响力较大、经济依靠投资、指标不够完善等等。
回顾过去两年,PPI快速拉升并维持高位,货币政策稳健偏紧。2017年PPI快速从0回升至高点,去杠杆加速启动,叠加严监管决定了货币政策的方向偏紧,所以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启,股市受挫之际,货币政策还能继续保持定力,没有大规模放松,保持稳健中性。
伴随着2018年以来PPI的回落趋势,央行降准释放流动性。2018年PPI高位回落,此时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才有边际放松迹象,货币政策周期拐点出现。央行不再加息,反而4次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同时,在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资金,维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可见,2018年PPI的高位回落使货币政策表面松实际稳,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降准释放的流动性。一方面,PPI仍处高位,货币政策没那么着急放松;另一方面,PPI开始回落,货币政策边际放松进行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