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的盈利模式是存在的,也是可以掌握的,投资者把目标定在“稳健”盈利是靠谱的。
稳健的人才会有稳健的收益
巴菲特的故事告诉我们,长期的稳健盈利是可以实现的;而国内做期货的奚川用几十万每年复利做到几千万、.上亿的故事则让用稳健盈利达成“暴利”的故事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于是稳健盈利成了很多人的日标。不少朋友每天都在寻找能够实现稳健盈利的交易方法,并且为此制定很多交易规则和交易纪律,以期待用一套完善的方法实现稳健盈利。
看上去这是对的,没有稳健盈利的方法自然无法实现稳健盈利的目标。
似乎这对某些人来说也是可行的,因为确实有人找到了这样的方法,并且实现了稳健盈利。
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包括市场中的投资者,总是被“方法论”所迷惑,而很少去关注“世界观”。急功近利也好,想要早点成功、早点赚钱也好,大家在乎的是赶紧找到一套能盈利的方法,最好是能稳健盈利的方法,而很少在意什么样的人才能用好这样的方法,自己是否适合这样的方法。巴菲特是成功了,千千万万的人是在学他的方法,但是又有多少人成为“巴菲特第二”呢?
其实我觉得,我们在市场中要寻找的更多的是自己,而不是稳健盈利的方法或是短时间暴利的方法。往大了说,三千六百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行当,并且努力了,才能成为这个行当的佼佼者,如果人错了行,结果要么是平庸,要么是失败。往小了说,一个人日常生活中具体做一件小事,哪怕是吃饭、睡觉,骑车、走路,也总有自己顺手的、舒服的方式,姿势和节奏,踝对了自己的节奏才能把这件小事以最舒服的方式完成。
有付出努力的前提下,在大千世界找到自己,就能实现在公众眼中的成功,在小我世界找到自己,则能实现自我心中的称心如意。
那么在交易世界里,在行情波动中,当然也是要找到自己,才能持续盈利。我们会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优点,然后想办法强化和放大这个优点带来的利润;我们也会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缺点,然后想办法克服或规避这个缺点,以减少它带来的损失,对于缺点,我们能克服就克服掉,实在不能克服的就躲避掉。
因此能否实现稳健盈利,最重要的是交易者这个人稳健了没有,只有人稳健了,才可能实现稳健盈利。性子急的人想要实现稳健盈利,与其不停地寻找和尝试各种各样的稳健盈利的方法,还不如努力改变自己的脾气和预期,先让自己这个人“稳健”起来。人的稳健要比方法的稳健更稳健。
要找到稳健盈利的方法并不难,只不过如果你不是稳健的人,这样的方法即使找到了也是用不来的。所以,如果发现自己本身就是个稳健的人,那么稳健的方法很快就会找到并且起作用;如果发现自己通过自我改造或制度规避能够变成稳健的人,那么把自己变稳健之后,稳健的方法也是能寻找和使用的;而如果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改造成稳健的人,那么就不要勉强寻找和使用稳健的方法,或许寻求短期暴利,然后休息半年,再寻求短期暴利,再休息几个月,这样的方法更适合也说不定。
强大的人自己决定成败
阿富汗、伊拉克、埃及、利比亚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小国的命运往往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某些时候它们只是大国们的玩偶而已。
中国和俄罗斯的故事同样告诉我们,一个大国的命运必定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管国际形势如何,不管其他大国如何,一个大国自己的兴衰荣辱都是因为自己的决策、行动和成败,外界的任何干扰只能是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
当亚洲四小龙崛起的时候,中国本该强大,但中国错过了发展时机,这不是因为国际经济形势不利于亚洲的发展,而是中国自身的精力没有放在搞经济上,甚至还犯了一些错误。但这一切依然没有妨碍中国日后的崛起,改革开放30年,正确的决策和正确的行动,终于成就了一个泱泱大国。
其实,如果一个大国的质地优良,它的成功将是必然的,强大只是时间问题;而如果一个大国的质地很差,那么它的失败也将是必然的,衰弱只是时间问题。
这样的理论对单个个人而言,同样适用。
不同的人生活的环境不同,得到的帮助和阻碍不同,取得的成就也不同。每个人取得成就的大小主要是因为环境推动、他人助动、还是自己的努力?
其实,一个人能否成功,能取得多大的成功,最本质的推动力是他自己。一个强大的人,不管处在怎样的年代、怎样的环境中,也不管有没有其他人主动帮助他,或早或晚,他都会成功。
在恶劣的年代,绝大部分人摆脱不了被奴役的状态,但也有很多成功者留下了美名,就像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他们的成就更多是因为他们自身的信仰、凝聚力、判断力和行动力。如果把他们放在和平年代,他们照样会有大成就,邓小平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在同一个年代,比如就在改革开放的30年,同样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有人一生卑微,也有人成就了事业,成为这个社会的政治领袖、经济领袖或人文艺术领袖。这些人现在就在我们身边,正是他们领导着这个社会不断前进。
真正强大的人,必然会成功,恶劣的环境只能延缓他成功的时间,而改变不了他成功的结果。如果有幸处在好的时代,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或是早点遇到贵人,也只是缩短他达成成功的时间,或是缩短他走出挫折、打破瓶颈的时间。而如果不幸处在恶劣的年代,生活在卑微的环境中,或是遇到牵绊,也只是延长他达成成功的时间,或是延长他走出挫折、打破瓶颈的时间,而不能改变他必然成功的结果。
金融投资是个人的行为艺术,同样遵循上述规律。一个内心弱小的投资者,不管处在怎样的行情背景中,不管有没有高人指导他,也不管是否一套好的盈利方祛摆在他面前,在他没有变得强大之前,盈利只是过程,亏损是必然结果。而一个内心强大的投资者,即便行情长时间不配合他,即便没有人主动指点他,即便他尚未找到一套可盈利的方法,对他来说,亏损只是过程,盈利是必然结果。另外,一个真正强大的投资者,如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功,但遇到了一个很大的挫折或瓶颈,他也一.定会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觉悟走出来,并走向下一个更大的成功。
回到起点的重要性
一个交易者在交易中,如果连续作战,其思维、计划、判断、动作等被各种因素干扰的概率就会有所提高,进而可能使交易过程偏于紊乱,使交易结果不甚理想。
我们可以把连续作战中的各种干扰因素叫做杂音,主要的杂音分为行情波动、账户盈亏、相关信息等。在连续交易的环境中,交易者对行情、对盈亏、对相关信息的冲动型、片面型感受和判断往往会影响他的决策。
比如中长线交易者A昨天晚上明确了行情处在空头之中,但今天遇到一波“强势上涨”行情,从稍微长一点的周期来看,这波上涨只是反弹的概率极高,反转的概率极低,但交易者A身临其境就会觉得盘面很强,很想做多。
比如交易者B的持仓今天赚不少,他就可能想用赚到的利润搏一把,加大仓位或做一些额外的品种、额外的“机会”,而实际上在他之前制定的交易规则中,赢到的利润必须保护好,最多回吐多少也有着严格的控制。或者他今天突然亏了不少,则可能很想尽快翻回来,甚至想当天就翻回来,于是在不符合条件的进场点也进了、做2手变成做5手了,而实际上他之前给自己制定的交易纪律是,亏了就要认亏,平仓后找下一个符合条件的机会重新再来,不符合交易原则的单子坚决不做。
比如,交易者C在交易中突然得到一个自认为很重要的信息,认为这个信息有强烈的利多或利空,并由此改变了自己的交易计划。而实际上这个信息是否那么重要呢?一方面它很可能是片面的一个信息,更全面的信息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另一方面,如果它真的是很重要的信息,盘面的变化也会告诉他的,他完全可以根据盘面的变化再做改变也不迟。
对任何一个交易者来说,在交易中,去除杂音,回到起点,时刻保持第一次进场时的状态,尤为重要。
对每一个交易者来说,应该每一天都回到起点,最好是每下一笔单子、每平一笔单子之后,都回到起点。如果遇到好的行情,就按照计划享受应得的利润,如果遇到糟糕的行情,就按照规则控制风险。如果赚了钱,就把赚到的钱当做已经是自己的钱,把利润划人本金看待,不要不珍惜利润;如果亏了钱,就把亏掉的钱当做已经是别人的钱,把亏损划出本金,不要以为那还是自己的钱,一定要尽快翻回来。
一个账户今天的结算资金,就是明天的交易本金,和前天有多少钱已经没有关系了,和之前有多少钱更没关系了,如果不把这个账户看做已经赚了很多钱的账户,也不看做已经亏了不少钱的账户,每一天都把它当做一个新账户,交易成绩将会更好。
下一笔单子,不要被这笔单子牵绊,不要单子一下进去就期待着行情朝这笔单子的持仓方向运行, 甚至还片面地关注有利于这笔单子的信息,片面地过滤不利于这笔单子信息。平掉一笔单子,就忘记它,然后开始新的交易,进场点到了,就做一笔新单子,这笔新单子和旧单子无关,进场点没到,就不做单子,不因为之前一笔单子的盈亏和改变下一笔单子的进场原则。
我们把每一笔单子都看做是一笔新的单子,抛开前面那些已经盈利或已经亏损的单子,在目前这个地方应不应该下单?应不应该平仓?应该就做,不应该就不做。
下一秒归零
我们做交易的时候,心理难免想着之前的盈亏和现在的持仓状况,很多人由此受了牵绊,影响了下一步的操作。如果我们老是惦记着以前的盈利和亏损,老是留恋或厌恶持有的单子,老是被以前的信息和市场氛围干扰,那么原本应该被执行的规则可能被扭曲,原本已经制定的交易计划可能会被冲动修改(交易计划可以修改,但前提必须是发生了有必要修改交易计划的状况)。
被自己以前和现在的交易状况影响, 又不理性地反馈到下一-步的交易动作中,产生的交易结果可能偶尔会向好,但综合来看必然是向差的。散户群体的必然亏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由此看来,虽然在交易经验总结、交易方祛学习、交易计划制定、交易策略选择、交易规模设计、交易仓位设计等方面,我们可以考虑以前的盈亏状况和当下的交易状况;但在具体的操作中,理性和有效的做法应是完全不受之前盈亏和当下的头寸的影响,应是在任何一个下一秒都要回到“归零” 状态。
在涉及下一步单子的具体交易时,不只是之前的盈亏状况要“归零”(即不管之前是赚是亏、赚多赚少、亏多亏少,下一步单子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现在的持仓状况也要“归零”。
假设某个品种现在持仓了。以前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如果这个持仓赚了,很怕盈利回吐,一点点波动就平仓落袋,或者想要赚更多,期待行情再向有利条件发展,即使有回调,也舍不得平仓;如果这个持仓亏了,即便只亏了一点点也心慌,马上平了了事,或者希望亏损变少一点再平仓,最好不用平仓行情就“返回”,让亏损变成盈利。
用下一秒“归零”的方法,就会清楚下一秒是否需要持仓和之前有没有持仓、现在有没有持仓都没有关系。这一秒的现在,只存在于这一秒,到下一秒就要归零。如果下一秒,交易方法、交易系统,让我们继续持仓,那就持有,如果需要平仓,那就平仓,绝不留恋这个头寸或厌恶这个头寸。
假设某个品种现在空仓了。以前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如果之前的一次交易或几次交易赚了,可能就想着仓位可以高一点,机会好不好也无所谓,反正有利润,可以多做几把;如果之前的一次交易或几次交易亏了,则可能就变得非常谨慎,甚至担心害怕,不敢出手。
用下一秒“归零” 的方法,就要明白下一秒要开仓还是继续等待和之前头寸的盈亏没有关系。这一秒的现在,只存在于这一秒,到下一秒就要归零。如果下一秒的价位符合条件,就做进去,仓位也是按照设定的比例,如果下一秒的价位不符合条件就不做,一手也不做。
高手和交易所博弈
2011年,不少高手赚不到钱了,甚至开始略微亏损了,为什么?
我认为行情波动节奏的改变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交易所对利润争夺的加剧”。就是说手续费的提高和双向收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交易者盈利的难度,并且较大地掠夺了原本应该属于贏家的一部分利润。
其实高手在市场中交易,博弈分为四个层次,第--层次:表面上是和行情在博弈;第二层次:实际上是和其他交易者在博弈;第三层次:本质上是和自己在博弈;第四层次:利润源泉和利润的多少是和交易所在博弈。
高手和交易所的博弈又分为以下两点:
1. 净利润和手续费的争夺
毛利润=净利润+手续费,任何交易者操作的任何一个账户在市场中“赚到的钱” (毛利润),要么是净利润,要么是手续费,手续费多了,净利润就少了,手续费少了,净利润则多了。假设一个高手赚到了100万的毛利润,如果手续费是10万,则可以拿到90万的净利润;如果手续费是50万,则只能拿到50万的净利润;而如果手续费是110万,净利润就变成了负的,结果是亏10万。手续费和净利润的争夺,在中长线交易中不太明显,在波段交易中有些感受,而在短线交易上则尤其突出,不少日内短线频繁交易的“高手”,现在越来越难赚钱,甚至被迫改变操作模式或离开市场了。
2.利润贡献群体的争夺
期货市场中95%的人亏损似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那么我们就把这95%的人叫做市场的“利润贡献群体”吧。从整个市场格局来讲,利润贡献群体的净亏损=高手的净盈利+整个市场的手续费。也就是说高手群体和交易所(包括期货公司)瓜分了95 %利润贡献群体的净亏损,如果交易所收的手续费高了,高手群体的净利润就少了,如果交易所收的手续费低了,则高手群体的净利润就多了。假设,一-年里整个利润贡献群体贡献了500亿,高手群体能分到多少呢?如果市场的总手续费是200亿,那么高手群体能赚到300亿的净利润;而如果市场的总手续费是400亿,那么高手群体就只能赚到100亿的净利润了。反正钱就这么多,一方多分了,另一方就必然少得了。
因为高手只是具备了相对的操盘优势,而交易所是则是拥有了绝对的规则制定优势,所以在这场争夺中,交易必然是掌控方,而高手群体只是被动方。如果交易施舍得多一些,高手群体就多嫌一些,如果交易所收得紧-点,高手群体也就只能少赚了。
当然了,高手续费对高手群体会产生消磨效应和驱赶效应,消磨效应体现为利润的消耗,干同样的活嫌的钱变少了;驱赶效应则体现为把一部分高手驱赶出市场,或者直接驱赶到外盘市场。
战胜手续费
在期货市场的胜出者,说到底是战胜自己的交易者。而如果从更客观、更全面的角度来说,则是需要同时拥有三个“ 战胜”,才能成为赢家。即“战胜自己”、“战胜对手”、“战胜于续费”。战胜自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战胜过去的自己,让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相比有进步,即提升期货知识和操作技术,二是战胜当下的自己,能够控制自己当下的心态和情绪。战胜对手,则主要是从战争论和博弈论的角度得出的,在期货市场的博弈中,只有5%左右的人盈利,所以交易者必须在综合水平,上战胜95%的人,才能成为赢家。战胜手续费,所谓的盈利是指“赢的钱——输的钱——手续费”,如果赢的钱比输的钱还少,那自然是亏的,如果羸的钱比输的钱多,但是手续费很高,那依然可能是亏的。中国期货市场手续费收费标准相对较高,整个市场每年手续费的消耗相当惊人,从这些年的估算数据来看每年大约有六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市场资金变成了手续费,如果没有增量资金进人,期货市场因为手续费的消耗很快就会千涸。
战胜自己和战胜对手,这两种“战胜”,市场上很多人都谈得比较深刻了,而战胜手续费则谈的人很少,或许很多人忽视了手续费对盈利的危害。我认识的两个短线高手,平均一天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来回,他们能够获得盈利,但是手续费比净利润还多,也就是说毛利润中60% ~80%都交了手续费,剩下小部分为净利润。幸好他们的交易量大,可以让期货公司收较低的手续费,如果按照市场平均水平收取,那么总账算下来,应该还是亏的。对极小数短线交易高手来说,要战胜手续费都不太容易,而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频繁交易更是有害的。第一方面,普通人很难战胜于续费,交易越频繁亏得越多;第二方面,频繁交易可能导致情绪失控,从而增加额外的甚至不可控的亏损;第三方面,即便不受情绪影响,能够严格按照某种方祛去做,在高手续费之下,要找到短线盈利的方法也很难,国外很多能赚钱的高频交易方法在国内就很难赚钱,就是因为国内的手续费太高了。
战胜手续费很难,但也不是不能战胜。一般来说,战胜手续费有两种方法:
1.减少交易频率。如果找不到短线盈利的方法,就去寻找交易频率低的盈利方法,用一个星期以上交易一次,或几天交易一次、一、两天交易一次的方法,这样手续费的支出就不会很多。相对来说,这类盈利方祛也更容易找到。
2.增强执行力。如果掌握了短线盈利的方法,那就需要很强的执行力。短线交易本来手续费成本就很高,盈利也不多,如果执行再出点差错就很难保证有好的结果。比如一套较好的短线方法,平均每天赚0.5% ~1%,交易者做了十几天,好不容易积累了一.些利润,只要接来下的某一天某一笔单子冲动交易或违反规则就可能把所有的利润吞噬甚至倒亏。因此有了短线盈利的方法,遵守规则和纪律,严格执行非常重要。
小偷的体重影响偷窃的成败
假设前面是一座金山,老鼠和大象一起去偷黄金,谁能偷到更多的黄金?
假设前面是一座金山,敌人有重兵把手,并且有狙击手埋伏,老鼠和大象一起去偷黄金,谁能偷到更多的黄金?
老鼠和大象就像想要在期货市场中“偷取”金钱的投机者,老鼠的资金量小、体积小、目标小,大象的资金量大、体积大、目标大。而期货市场,就是有重兵把守,并且有埋伏,更有收买路钱的人强势存在的,这样一个有着庞大的金山,但又充满危机的市场。
如果是偷窃技术很差的“老鼠”和“大象”,在期货市场自然都偷不到金钱,还可能被打得伤痕累累。如果是偷窃技术很好约“老鼠”和“大象”,可以肯定的是“老鼠” 偷窃的成功率较高,而“大象”偷窃的成功率则较低。
神偷时迁偷窃成功率如此之高,并且总能逃脱的原因一是他的偷窃技术好、轻功了得,二是因为他“体积”小,不容易被发现。
期货市场的“老鼠”如果练就了偷窃的好本领,那么持续发小财也就成了很可能达成的事情,只要他时刻保持警惕、保持洞察,总能找到“敌人”不注意的时候下手,稍微偷一点后,赶紧抄小路离开,把钱放到家里保管好,再出来伺机而动。
当然,如果这只老鼠因为经常偷窃成功而骄傲了、疏忽了,或是胡吃海喝养胖了、动作变慢了,或是贪心了、一次拿太多,或是不控制自己的体积而慢慢长大但偷窃技术并没有随体积的增长而增长....那么他还是很容易被“敌人”千掉的。
期货市场的“大象”,因为体积比较大,不容易隐藏自己,也不可能走小路,必须走宽-一点的大路,所以一出来“行窃”就相当于已经告诉大家“我现在出来偷东西了!”。因此“大象”的偷窃之路,去也难,回也难,成功率自然大大下降。同时,因为“大象”肉多,“敌人” 搞不好还会主动 出击打他。这样一来,“大象”赚饯比“老鼠”要难多了。
当然,“大象”在两种情况下可以赚到钱,一种是到足够大的市场,大到让自己这头“大象”变成“老鼠”,也就能成功偷窃了;二是把自己搞的足够大,让市场里所有的“敌人”都变得不堪一-击,只有他能打倒“敌人”,“敌人”联合起来也只能伤他一点皮毛,这就不是偷窃了,而是抢劫。
我们这些普通投资者(几万、几十万、几百万)都只是小老鼠”,如果有幸练就了成功偷窃的本领,最重要的是保持时刻战战兢兢,不要骄傲自大,更不要自不量力;而那些普通的“大象”(几个亿、十几二十几个亿)则应把自己的放到流动性足够的品种.上去行窃,并且把行窃的周期放长,不应轻易动作、频繁动作,也不应过激地对抗比自己块头大的“敌人”。
大部分人高估短期收益、低估长期收益
“你不想大赚一笔,那你来期货市场千啥呢?”
进人期货市场的投资者,除了少数套保者,大部分人是冲着赚钱进去的,而且很多人是冲着赚大钱进去的。如果我们把赚大钱分-下周期,分为短期赚大钱和长期赚大钱,那么这些想在期货市场赚大钱的投资者多半是想短期赚大钱的人。
因为期货市场的高杠杆特性和它以往的传奇故事,人们进入期货市场总是或明确或潜在地期望着“一夜暴富”的神话诞生在自己身上。期货相对其他投资工具而言,确实是一个更可能在短期实现高收益的渠道,这也正是它吸引人的一个方面。
很多人想在期货市场短期赚大钱,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大部分人等不到自己十年后才成为富翁;二是大部分人往往高估自己短期赚钱的能力,而低估自己长期赚钱的能力。
大部分人想在明年甚至明天买房买车,或者买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而不是在5年后实现这些物质享受和物质消费。这主,要是整个社会崇尚财富的价值观引导所致的,也是穷人在社会中受到“压迫和无奈”的反向激发所致的,这是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个人问题。
而大部分人高估自己的短期能力,低估自己的长期能力,则是自已胸怀不够宽广、视野不够开阔、规划不够长远、思维不够严谨所致的,这就是一个个人问题。既然它只是一个个人问题,那就是能够通过个人的改变去克服。
实际上短期和长期是相对的,一秒钟相对一分钟而言是短的,-个小时相对- 分钟而言是长的, .天相对一个星期而言是短的,一个月相对一个星期而言是长的..一个人高估自己短期的收益,能力,往往会想尽办法追求短期的盈利,而忽视甚至放弃长期的盈利,其实对绝大部分投资者来说长期的收益能力比短期的收益,能力更容易获得。人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长期收益能力,从而错过了这方面的可观盈利。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让你判断一个期货品种一年后会涨会跌,你判断准确的概率很高,那么只要你留足保证金,按照自己判断的方向做进去,一年后就能获得利润;如果让你判断这个品种一个月后会涨会跌,则会难一些,但判断准确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而如果让你判断它下一天是涨是跌就比较难了;再让你判断它下一分下一秒是涨是跌则更难。
如果我们把为短期赚很多钱而付出的努力放到为长期赚钱的目标上,那么这个长期赚钱的目标会更容易实现;如果我们把短期赚多少钱的目标延长成一个相对长期的目标,那么或许我们就有足够的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比如原本你每天的盈利目标是1% ,你发现即使自己很努力、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还是不能实现,那么把这个目标改为一个星期赚1%,似乎就比较容易实现了(每个星期赚1%,即使不算复利,一年的收益也在50%以上);同样把每个星期赚5%的日标改成每个月赚5%,每个月赚50%的月标改为每年赚50%,一年赚10倍的目标改成五年赚10倍,似乎都更容易实现了,而且稍微长远一点来看,好像盈利都还能让自己满意。
短期目标定得太高,往往会由于时间不够、机会不够而无祛实现,从而影响长期收益的实现;如果把这个月标的实现周期放长一点,其实你还是有能力实现的,同时市场也给你足够的机会去实现。
过程舒服和结果舒服
不管在工作中、生活中,还是投资中,想要同时实现过程舒服和结果舒服都是很难的。对大部分人来说,如果工作过程是舒服的,其结果( 每个月拿到手里的钱)往往是不舒服的;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如果交易过程是舒服的(随心所限制),那么其结果(盈亏)往往也是不舒服的。
下面我们来逐个分析一下交易过程与结果舒不舒服的四种情况,然后不同的投资者可以自我嵌人,并且参考提升。
第一种情况:过程舒服&结果舒服
有天赋的交易员,一上来就有优秀的盘感,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产生了很好的盘感,那么他或许可以完全按照自已的感觉去交易,看着行情走势图,认为该做的时候就去做,该走的时候就走,可以不用费力思考,也不用太多的规则和纪律约束自己,最终因为极强的天赋,依然取得不错的甚至非凡的交易成绩。
第二种情况:过程不舒服&结果舒服
对交易有了深刻的理解,但知道自己在交易上并没有太多的天赋,想要盈利还是要克服自己种种情绪、主观方面的弱点,为自己设计了一套或数套可以实现盈利的交易策略,然后用规则和纪律约束自己,在交易过程中严格按照交易计划去做,哪怕盘面的诱惑再大或者单子错了也要等到进场或出场信号出来后才能操作。这样的交易者,交易过程一定不会很舒服,但是交易结果却很可能非常好。这种交易模式,比较适合专业投资者和职业交易员。
第三种情况:过程舒服&结果不舒服
做交易时随性而为,追求的就是交易过程的快乐或刺激,哪怕知道自已没有交易天赋或者没有很好的技术,也去做随性交易的事情,甚至在交易中融人自己的赌性和脾气。这样的交易者,交易过程无疑是舒服的,但交易结果一定不会好。当然,这类交易者的一部分很可能只在乎交易过程而不在乎交易结果。
第四种情况:过程不舒服&结果不舒服
交易时患得患失,本来有计划却被行情的波动打破,本来有纪律却克制不住,思想斗争激烈,交易过程充满煎熬;或者交易时不知所措,贪婪、恐惧、冲动一直在干扰自己,技术也不强,不知道哪里是合适的进出场点位,不追就涨,追了就错,砍了又涨,不知如何是好。没有定力的交易者,或是经验不足的交易者,经常会出现以,上的两种交易状态,当然,其交易结果肯定是不好的。
我们进入期货市场做交易,先要了解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过程舒服还是为了结果舒服?我想大部分人还是为了结果舒服,即赚到可观的钱或是稳健地赚钱,只有极个别的人是为了交易过程中爽一把。明白了自己的目的之后,我们要再弄清楚自己是不是天才,并且选择适合自己的、能够实现交易目的的方式,如果确定自己交易天才,那么交易过程就能随心所欲,但如果知道自己不是交易天才或者不敢确定自己是不是,那么为了追求盈利结果,交易过程还是要承受一些不舒服的。
交易和书法,印刷和手写
交易就像写字,要有美感,有美感才有价值,才能赚钱。
程序化交易就像是印刷术,而手工交易就像是手写。精妙的书法是用手写出来的,每一次写都可以有所不同,但每- .次都可以是美的,书法牛人可以自成-一家,其书法作品可价值连城。好看的书法也可以印刷出来,印刷出来的书法千篇一律,虽能够卖钱,但售价只能比印刷成本高一些,利润不多。
印刷一种美比较容易,只要原件是美的,复制出来的东西也是美的。大量复制美,看似可以产生大量价值,但一种美的复制如果太多了,就不再稀罕,社会的审美标准也会发生变化,如果世界.上只有十个女人,这十个女人中有九个长得和刘亦菲一-样漂亮,另一个长得像凤姐一样难看( 该凤姐不是红楼梦中的凤姐王熙风,而是网络红人风姐罗玉凤),那么也许大家就不喜欢刘亦菲的“美”了,重新建立美的标准,搞不好会以凤姐为“美”。
手写创造美则比较难,需要努力地写,需要写很多字,需要练很多年,才能真正理解美、捕捉美,再经过多少年的体验,才能感悟美、驾驭美。如果手写者有一定的悟性或有高人指点,可能获得美的时间会短一些,但其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还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绝大部分人手写的字不美或者不够美、没有价值或者价值不大,那些字只是字而已,不能叫做书法;极少部分人手写的字能够蕴含美、展现美,它有价值甚至有很大的价值,这些字可以被称为书法。有些人的手写之美是小美,大同小异,其实有异才美,那是手写者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状态、面对不同的审美观众所必须迎合的异;极少极少的人手写之美则是大美,他们招招在心,运用灵活,却可以无招胜有招,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细工雕琢必是美,大笔-一挥也是美,其书祛行如龙凤、财高八斗,他们无需迎合社会需求之美,他们才是社会之美的需求,他们不但创造美,而且引领美。
印刷出来的美,美得比较呆板,不够灵动,呆板的美迟早会被厌烦和淘汰。靠印刷美为生,一定要不断发现美,不断迎合社会的审美标准,不断印刷出最受欢迎的美,以此达成赚钱的最大化、最快化。但是又有谁能够持续贴合社会的审美动向呢?如果能够贴合,他是否还需要印刷呢?更何况,人都有留恋之心、麻木之情,被之前的美感动过,从之前的美赚过钱,要舍弃之前之美,去追求新的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程序化交易的好与坏也就清楚了。
手写书法确实很难,即使悟了之后,还需保持功力,社会在变,书法家也需要不断地悟。如果没有悟透,则其表现之美有时好有时差,要看自己的状态和观众的偏好,有时可以获得美,但有时自以为美的东西却被众人唾之,也就毫无价值。只有悟透了,才可以轻松地创造美,虽每次展示的美都不一样,但那都是美,都是受人喜欢和追捧的,都是值大钱的。这就是主观交易、盘感交易、经验交易的好坏了。
搞印刷的比较容易混口饭吃,优秀者有可能赚较多的钱,但很难赚大饯;而写书法的则很不容易混饭吃,有可能写了很多都是垃圾,但一旦成了“家”,那便财源滚滚,乃至赚到大钱。
当我们的某一项能力提高1%的时候,自我价值能提升多少?由此带来的财富增长义是多少呢?
由于不同行业的及格分不同,因此及格分以下的每一个1%的进步力量也有所不同。有些行业80%、90%甚至95%的人都能赚钱,那么在不及格范围内,每进步1%的作用就相对较大;而有些行业只有20%、10%甚至5%的人能赚钱,那么在不及格范围内每进步1%的作用相对较小。比如一个90%的人都能赚钱的行业,有一个能力为6分的人,只要进步4分就能赚钱了,这4分的每一分的作用都比较大;而另一个只有10%的人能赚的行业,同样一个能力为6分的人,要进步84分才能嫌钱,相对而言,进步的每一个1%就显得作用较小了。
相反,在及格分数线以上的部分,则是越难赚钱的行业越有价值。只有10%能赚钱的行业的91分到100分,这10分的作用要比有90%的人能赚钱的行业的90分到100分的作用大得多。只有10%能赚钱的行业,从91分成长到95分,赚钱能力很可能翻了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而有90%的人能赚钱的行业,从91分成长到95分,赚钱能力可能只增长了一点点。
股票投资者中80%的人亏钱,10%不嫌不亏或略赚略亏、有时赚有时亏,只有10%的人持续赚钱。期货投资者中则是90%的人亏钱,5%不赚不亏或略赚略亏、有时赚有时亏,只有5%的人持续赚钱。
期货投资的及格分数线很高,这就形成了以下四个现象:
(1)投资者可能长期处在亏钱状态;
(2)投资者不断地进步,可依然无祛赢利;
(3)投资者想要从不赚不亏成长到赚钱不容易;
(4)一旦达到了赚钱的水平,财富滚滚而来;
(5) 达到赚钱水平后,再有所提升的话,赚钱的数量可能成几何级增长。
1.投资者可能长期处在亏钱状态
投资者可能从一无所知的0分开始成长,可能从略有所知的30分开始成长,也有少部分人可能从知道不少的60分开始成长,不管怎样,距离95分还是比较远的,-朝一夕甚至一年两年都很难达到,因此刚进入市场的投资者亏损是常态,某些起点较低、成长较慢的投资者可能5年、8年后还在亏损。
2.投资者不断地进步,可依然无法羸利
有些投资者总感觉自己在进步,从不知道交易所的规则、不知道品种代码,到能够分析各种因索对某个品种涨跌的影响概率和幅度,再到能够设计简单的交易系统,甚至到制定交易纪律来对抗人性弱点一步一个脚印走下来,三五年之后,虽然进步不小,从30分成长到了80分,但盈利还是没有到来。
3.投资者想要从不赚不亏成长到赚钱不容易
某些投资者终于悟到了盈利的秘诀,找到了盈利的方法,但执行下来,具体的交易做下来之后,却发现交易结果和虚拟评估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原本一套方法在一个阶段的测试可以赚50%,但执行下来才赚了30%,而在另一个阶段测试的回撤是15%,结果执行下来回撤却是30%,这样一来,原本可以盈利35%的方法居然变成了不赚不亏。这种类型的投资者总觉得还有一层窗户纸没有捅破,但是很长时间里,他就是捅不破,哪怕他知道这层窗户纸是什么。
4.一旦达到了赚钱的水平,财富滚滚而来
而一旦这层窗户纸被捅破了,投资者就达到95分以上了,持续的盈利让再小的资金都可能变成大资金,让再穷的人都可能变成富翁。期货的魅力就在这里。
5.达到赚钱水平后,再有所提升的话,赚钱的数量可能成几何级增长
在市场上能持续赚钱的人就是95分以上到100分的人,这些人虽然分数的差别不大,但是赚钱的数量却可能相差很大。按理说96分和99分只差了三分,似乎差距不大,但正因为这三分是很难逾越的三分,是足以打败其他绝大部分交易者的三分,而使得99分的人赚的钱是96分的很多倍。如果说96分一年的盈利额是十万级,那么97分的盈利额就应是百万级,98分是千万级,99分则是亿万级。
当然了,没有一个投资者能做到100分,如果有,不仅你我会输给他,连市场也会输给他。而如果市场没了,他又如何存在呢?
理财应该牺牲账户收益率,以此降低波动率
一个年收益30%的公募基金经理,如果让他管理私募基金,一年的收益可能会达到60%甚至100%,而如果让他管理少数几个朋友的账户,则可能会达到200%、300%,义或者他只做的自己的账户,更可能一年翻5倍、10倍甚至更多。
有些人会说因为这位基金经理更愿意把时间精力放在和自己相关度高的账户上,所以那些账户收益会更高一些,这或许是一部分原因,但绝对不是主要原因。
就笔者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不同账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对短时间资金回撤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一个高手来说,操作自己的钱亏光了都是自己承担,因此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仓位可以重一点,行情不利的时候稍微多亏一点也不要紧;而操作别人的钱就不一样了,特别是操作那些还不太亲密的客户的钱,就必须控制住约定的风险,风险额度可能只有20%或30%,一下子亏太多了,一来客户会有意见,二来资金可能会赎回,三来还会影响自己的声誉。因此在帮助别人理财时,他一定会更加小心,仓位会下降,出手次数可能也会将少,收益多半也会下降。
实际上,他们是在用牺牲账户收益率的代价,降低账户收益曲线的波动率。某个机会很确定,自己的账户满仓了,理财账户可能只有30%的仓位;某个机会不那么确定,自己的账户尝试了,理财账户可能没有参与;某段行情稍有回调了,自己的账户决定再扛一段时间,而理财账户则必须先出来一下,再找下一个进场机会。
所谓优秀的基金经理或操盘手,能够盈利是基本要求,个别账户能够创造高收益也不稀奇,而能够控制绝大部分账户的最大回撤、控制住账户的最大风险,即能够管好那根收益曲线的波动率才是水平的体现。
对把管理基金、代客理财作为职业的基金管理人和操盘手而言,以牺牲收益率的代价管住波动率是值得的。其实,大部分客户并不奢望高收益,对他们来说,一年30%、50%的收益就比较满意了;另外,大部分客户拿钱出来理财是想赚钱的,他们不太能接受亏损,即便能接受,也希望亏损越小越好。因此能让客户账户的被动水平更平稳的基金管理人和操盘手,才能让自己的事业更长久。
市场节奏与交易者性情
期货市场的组成元索是什么?是铜/锌/铝?还是豆/油/粕?
市场的基础、市场的表象、市场的内容、市场的本质其实各不相同。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把其中一项看作了全部,以此去理解市场和应对市场,必然很难与市场合拍。
其实,就我理解而言,期货市场的基础是现货市场和交易所规则,即基础是铜/锌/铝、豆/油/粕再加上交易所的标准化合约和各项交易、交割制度;期货市场的表象是价格的波动,是上涨、下跌,是趋势、震荡,是图表、指标;期货市场的内容则是参与市场的钱和这些钱的“ 想法”,即市场中参与涨跌投票的所有的钱、拿着钱投票的人、这些投票人的涨跌预期和情绪状态;期货市场的本质是风险的转移和承担,风险首先是套保者向投机者转移,然后是投机者之间相互转移,市场总体风险由投机群体承担,投机个体有些承担的风险大,有些承担的风险小。
对交易者来说想要实现盈利,必须把市场的基础/表象/内容/本质都弄明白;而想要实现相对舒适的盈利,则要具体分析市场的内容,并且把自己融人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中去。
市场的波动和涨跌是由所有的参与者用钱投票的结果,市场的波动形态和节奏与参与者的情绪密切相关,不同的品种、不同的阶段表现出来的波动节奏的不同,本质上是因为参与交易的资金性质不同以及交易者情绪的不断变化。
市场参与资金的性质每天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所有的交易者的情绪更是每分每秒都在发生微妙变化,那么是不是市场行情始终处在不确定之中呢?理论上说:是的。而如果说市场的不确定性是唯一的确定性,我们又应当如何去操作?如何实现盈利呢?
虽然市场总体_上是不确定的,但我们总能看到它波动的节奏。虽然这个节奏也在发生变化,但识别节奏运行的概率,要比识别行情涨跌的规律要容易得多(更何况涨跌有没有确定的规律还不确定呢)。而市场波动节奏必然是所有参与者情绪的产物,假设参与者的情绪有1万种,在市场上:对冲、综合之后,产生了基于不同时间周期的1000 种波动节奏,而且这1000种波动节奏会以不简单重复的形式持续出现,那么我们只要能识别这1000种波动节奏中有价值的1种或数种,并且抓住这一段节奏的一部分波动,也就能实现盈利了。
有不少朋友总想用基本面分析、技术面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等各种方式识别市场所有的波动节奏,然后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实际上这可能比探寻宇宙的具体边缘还难以实现。比较容易实现,也更能舒适的执行方法是投资者先把自己的性情摸清楚,然后从1000种波动节奏中和自已的性情呼应的1种或几种,再从这些特定的波动节奏中探寻盈利的方法,这样或许盈利更能实现,而且更能舒适地实现。
我们总会错过行情,每天都有很多赚钱的机会和我们擦肩而过,但这并不遗憾,懂得取舍才能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如果为了抓取其他的机会而错过了适应自己的那一段市场节奏,那才是真正的遗憾。
我们每一个人的情绪总和造就了市场的情绪,而市场为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恰到好处的波动节奏,就看我们怎么去发现和抓取。
每个人天生是高手
市场的长期波动是商品需求和供给因素的总和,市场的短期波动则是所有参与者预期的总和。交易者的情绪、性情必然在行情中体现出来,一个品种交易主体的预期、性情、情绪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品种短期的波动节奏。
其实市场也是有情绪的,其情绪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只不过市场的情绪不像-一个人的情绪那样,它的情绪是极其复杂的。一方面所有人的情绪总和成就了市场的情绪,1个人可能有10种情绪,而市场则可能有1000种情绪,这1000种情绪形成了1000种波动节奏,这100种波动节奏中只有100种是可分辩可抓取可获利的;另一方面,市场参与主体在某一段时间是基本稳定的,但过一段时间可 能就发生了变化,甚至是很大的变化,那么市场的各种情绪表现也就会发生变化。
在极其复杂的市场情绪中,如何理出头绪,加以利用,实现盈利,这是每个期货投资者正在做的事情。行情千头万绪,看上去这样做能盈利那样做也能盈利,但不管这样做还是那样做亏损也是存在的,关键是如何控制亏损、发挥盈利。如果我们用的方法适合自己,就能充分发挥盈利效应,并且把亏损严格控制住,最后的结果是盈利的;而如果我们用的方法不适合自己,可能盈利效应发挥不充分,亏损倒是被放大了,那最后的结果就是亏损的。
如何在市场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去找市场情绪和自我情绪的共振之处。
市场虽有千头万绪,但总有一头一绪是和你的品性相符合的,只要找到了这个头绪,找到了这种波动节奏,你就能很舒服地踏准涨跌节奏,实现投资收益。
其实市场_上那些创造财富传奇的高手,也未必真的高深莫测,他们只是“在市场中找到了自己”,即在市场的万千波动乱象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一拍即合,相对轻松地实现了持续盈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每个人天生就是高手。只不过你刚进人市场时,是一个“潜在高手”, 最终能不能成为高手,还要看潜能是否被充分发挥。如果对自己不了解,潜能必然发挥不出来;如果了解了自己,但不按自己的方式行使,只是随波逐流或是一味的学习模仿其他人的模式,潜能也发挥不出来;如果了解了自己,但是不了解市场,看不透市场的节奏,摸不清市场的情绪和脾气,潜能依然发挥不出来;如果了解了自已,也了解了市场,但是没有让自己和市场去呼应,潜能还是发挥不出来。只有了解自己、了解市场、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然后让自己和市场共振,潜能才能会发出来,才能从“潜在高手”升华为“真正高手”。
其实人生也是一样,好像生存很艰难,竞争激烈,自己的知识、能力、背景又是那么有限,如何才能成功呢?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一条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只不过大部分人在茫茫人海中、在人生的千万个岔路口迷失了自己,走错了方向,定位错了角色,也就只能平庸了。
所以,幸运意味着找到了自己,而不是得到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