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看股市]泽璟生物“过会”首家亏损上市企业要来了,投资者如何面对?
近日,泽璟生物成功通过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审议一事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泽璟生物是科创板设立以来第120家获得申请受理的企业,在科创板IPO常态化,甚至是提速发行的情况下,一家企业的“过会”原本是一件平常的事情,泽璟生物之所以引发关注,显然是因为该公司是一家无利润、无销售收入、无产品的“三无”公司,也就是说,泽璟生物是科创板首家通过上市委审核的亏损公司。
允许亏损企业上市这是科创板的一大创新。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规定: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从第五套标准的内容来看,并不涉及利润与营业收入等项指标。
但尽管如此,在科创板上市委之前审核通过的企业当中,并没有亏损企业的身影。也正因如此,泽璟生物作为科创板首家通过审核的亏损企业,自然也就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毕竟亏损企业通过IPO审核,这是A股市场的新生事物,投资者一时之间还难以适应,尤其是泽璟生物还是连续多年亏损。根据泽璟生物招股说明书,公司在2016年、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1-6月,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亏损1.28亿元、1.46亿元、4.40亿元、3.41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亏损为0.66亿元、1.66亿元、1.50亿元、1.41亿元。也就是说,包括今年在内,该公司已连续4年亏损。按照A股市场现行的规则,该公司还未上市就已先行满足了退市的条件要求。因此,这样的公司通过科创板上市委的审核引起市场的关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既然泽璟生物既然符合科创板上市条件,因此,通过科创板上市委的审核也就无可厚非。毕竟从公开资料来看,泽璟生物是一家颇具发展前景的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出血及血液疾病、肝胆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的创新驱动型的新药研发企业。作为泽璟生物第一个自主研发的抗癌药,多纳非尼的进展之快曾开创了国内创新药的研制先例。当时从研发到报药监局、再到拿到临床批文,多纳非尼前后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而一旦多纳非尼通过临床试验,则有望成为中国首个上市的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国产一线靶向新药,也是全球第三个上市的此类靶向新药。
除了抗肿瘤生物药外,泽璟生物在大分子重组蛋白药物开发上也同样有所布局,而重组人凝血酶(泽普凝)生产技术难度极高,是目前全球第二家、国内唯一拥有生产外用重组人凝血酶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公司。因此,如果科创板真的能够为这样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发展起到支持作用,这对于科创板来说将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也是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见证。
不过,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一旦泽璟生物通过证监会的注册后成功上市,这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将是一个严峻考验。毕竟对于泽璟生物这种亏损上市公司来说,是存在较大投资风险的,相当于是一种风险投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变身为了“风投机构”,这也就是科创板实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原因了。就对泽璟生物的投资来说,至少存在三方面的投资风险。
首先是股价定位偏高的风险,包括发行价定位偏高与二级市场价定位偏高。毕竟泽璟生物是首家亏损上市企业,市场如何对其股价进行定位是一个问题。定位偏高还是定位偏低是充满了悬念的。定位偏低对于投资者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定位偏高的话,就意味着是一种投资风险了。
其次,正因为是首家亏损上市公司,投资者对亏损公司上市的接受程度如何,这也是一种风险。特别是近期市场炒新氛围有所削减,打新收益大幅减降,市场对新股破发充满担忧。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作为首家亏损上市公司,泽璟生物会否破发,这当然也是投资该公司股票所要考虑的事情。
其三,从中长远的角度来说,泽璟生物面临着三年退市的风险。对于泽璟生物这种亏损公司,如果IPO成功,需要尽快实现创收,若上市3年后,仍不能实现“自我造血”,则面临科创板退市风险。而从2016年以来的财务指标来看,该公司的亏损处于逐年扩大的态势,能否在3年之内扭亏为盈,确实是投资者需要直面的投资风险。
正是基于上述风险的存在,泽璟生物的到来无疑是对投资者风险意识的一种考验。对于亏损公司上市,投资者一定要有更强烈的风险意识,要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要切忌盲目打新、盲目炒新、盲目追高,要更加关注公司基本面的变化情况,尽可能地回避其中的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