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在一开始是完全正确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各种不可預料的因素,公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可能会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惊喜,也可能会发生不利的变化。如果是后者,就该十分留神。
通常,如果遇到以下两种不利的变化,我们就需要果断地卖出。
这两种不利的变化是:
(1)公司的护城河可能会遭到侵蚀。
(2)公司的财务风险加大。
造成第一种不利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技术变迁、政策调整、消费者偏好:改变、公司管理层内讧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公司护城河被侵蚀。
由于技术变迁而导致护城河崩溃的例子,在第三部分的开始已经讲了很多,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不过,投资者可能会有一个担心技 术变迁的路径常涉及很专业的知识,隔行如隔山,又如何能看得明白?这种担忧非常合情合理,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看懂技术路径的走向。不过,投资者对此也不必过于忧虑,因为还有许多辅助判断的办法,这些办法我们在后面再统一讲述。
由于政策调整而造成公司护城河崩塌的情形并不是很多,通常发生在那些严重依靠政策扶持的行业(如光伏太阳能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或者有严格的政策准入限制的行业(如核电、医疗服务行业)。由于政策是广而宜之,所以投资者通常比较容易发现它对相关企业护城河的侵蚀。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政策的作用往往是短期的,通常不会改变某个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而只会影响短期发展的快慢,所以,投资者有时候不必过于恐慌。举例来说,假如政府大幅削减补贴力度,肯定会对光伏太阳能行业的短期赢利有较大冲击,不过换个角度看,它也会加速行业的洗牌,使市场份额进. 步向优势的企业集中,反而加固了优势企业的护城河。由于行业的需求和增长前最并没有因为政策调整而逆转,在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优势企业的赢利会恢复得很快。因此,如果我们判断政策对企业护城河的侵蚀只是暂时的,而且程度较轻,大可以不必理会。
由于消费者偏好改变,而造成公司护城河被侵蚀的情形最值得我们警惕。消费者偏好的改变可能是非常缓慢的,投资者往往不易察觉,甚至公司的管理层也难以察觉。但等到一切都明朗的时候,就大势已去,为时晚矣。例如,20世纪90年代人们非常喜欢高级组合音响,经济稍微宽裕的家庭都会花大价钱买上一套。但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忽然不再着迷于这种产品了,改为喜欢MP3.无线耳机、PSP 等超级小的东西。那些曾经很抢手的音响股就从此一蹶不振。再比如黄酒,黄酒(米酒)是白酒的前身,历史更加古老,我怀疑古代的诗人、侠客喝的大多是黄酒,不过到现在,它的饮用范围已经萎缩至江浙一带。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更爱喝白酒,而不是黄酒的呢?已不得而知。不过,这种偏好的转移使得黄酒股长期跑输了白酒股。今后,人们会不会不再爱喝白酒,而改喝其他酒(例如红酒、啤酒或者洋酒)呢?也未必没有这个可能,我认为这可能是贵州茅台的最大风险。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在微博上说:。白酒消费面临新生代断层!未来消费者结构将发生变化,成为消费者主力的70后、80 后消费者决定品牌的前途。70后、80后只重视质量,不迷信品牌。以他们为主导时代的白酒变革已经开始。白酒低度化、香型多元化、品牌国际化已经开始。”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公司管理层内讧或者核心人员流失,也是会造成公司丧失护城河的因素之一。虽然好的管理县不-定能教活一家烂公司,但糟糕的管理层毁掉原本很好的公司的例子却屡屡发生,所以这个因素也不能轻视。
逐一分析了造成护城河被侵蚀的种种情形后,现在,我们来看护城河被侵蚀的几种信号。这些信号可以辅助我们判断护城河是否已被侵蚀。即使我们看不懂技术走向,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凭借这些信号,也能够察觉出危险。
护城河被侵蚀的常见信号有:
(1)公司的季度业绩结束了增长的势头。
(2)核心人员流失,或者员工开始抱怨薪酬待遇不及同行水平。
(3)客户体验不好,开始说“不"。
如果看到这些信号,就要认真考虑公司的护城河是否已经面临被侵蚀的危险了,要回过头来检视一下是否出现了上述几种原因(技术变迁、政策调整、消费者偏好改变、公同管理层内讧等)。
讲完护城河被侵蚀的这种不利变化,现在我们来讲第二种不利变化——公司的财务风险陡然加大。
我们在第3部分开头讲过如何用财务指标来识别公司的财务风险,这里就不再重复。这里只讲一个经典案例:巴菲特卖两房的股票。
两房(房地美、房利美)股票的悲惨下场,我们在前文中曾经讲过,但鲜为人知的是,巴菲特曾经买过房地美的股票,他在20世纪80年代曾大量买入房地美的股票,并一度成为它最大的机构股东。不过,他在2000年就全部清空了房地美的股票,获利4倍。尽管房地美的股价后面还涨得更高,但巴菲特坚持认为他是对的,他的理由是:“ 房地美的经营模式改变了,它的风险越来越难以控制,越来越令人不安。而像房地美这样举债经营的企业,稍有差池,就会在一夜之间面临灾难。”事实证明,他是完全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