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大比例分红的基金?
对于大比例分红的基金,不少基金或多或少都有减仓行为,以应对基金分红需要的派现资金。
这些分红后的基金净值,在市场强劲上扬时会涨得比较吃力。
但如果后市出现大幅调整,对这些基金而言倒是好事情。
因为大笔分红的基金,往往都会吸纳很多新的申购资金进入,这样既规避部分下跌风险,又可相对低成本建仓。
所以,投资者大可不必以分红时间作为自己投资基金的风向标,后市怎么走,这才最重要。
基金的收益率如何计算?
基金收益如何计算?相信这是每个投资人首先想知道的。
我们把基金在一定时期内的收益定义为总回报,作为衡量基金以往表现的最基本方法。
总回报的来源有两部分,一是收入回报,即基金在一定时期内收到的分红和利息收入,例如股息、债券利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等;二是资本回报,反映基金所持有的股票与债券价格涨跌的幅度。
首先要了解基金的资产净值,这是计算总回报的基础。
总回报表现为该时期单位基金资产净值的增长率。
基金资产净值是在某一时点上,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代表了基金持有人的权益。
单位基金资产净值,即每一基金单位代表的基金资产的净值。
单位基金资产净值=(总资产-总负债)/基金单位总数 其中,总资产指基金拥有的所有资产,包括股票、债券、银行存款和其他有价证券等;总负债指基金运作及融资时所形成的负债,包括应付给他人的各项费用、应付资金利息等;基金单位总数是指当时发行在外的基金单位的总量。
按照公允价格计算基金资产的过程就是基金的估值,这是计算单位基金资产净值的关键。
由于基金所拥有的股票、债券等资产的市场价格是变动的,所以必须于每个交易日对单位基金资产净值重新计算。
封闭式基金净值每周至少公告一次,开放式基金每个交易日都公告净值。
估值方法十分重要。
例如,基金所拥有的上市流通证券,比如某只股票,是按其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市价(平均价或收盘价)估值。
按平均价估值,基金资产净值的变动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要小一些。
目前,封闭式基金和少数开放式基金按平均价估值,大多数开放式基金按收盘价估值。
最新颁布的将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基金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号统一规定,封闭式基金按平均价估值,开放式基金按收盘价估值。
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单位净值是其计价基础,即申购或赎回的价格取决于当日的基金单位净值(一般是次日公布),并加上或扣除相应的交易费用。
封闭式基金由于发行规模有限,投资人对基金的需求与供给并不平衡,导致其交易价格高于或低于单位净值,称为溢价交易或折价交易。
目前境内封闭式基金普遍处于折价交易状态,折价率约为20%。
例如,某只开放式基金上年末的单位净值为1元,本年末的单位净值为1.05元,则该基金在本年度的总回报为5%,计算方法为(1.05-1)/1=5%。
这一计算并没有考虑基金的分红情况和费用(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托管费等)。
由于费用因素比较复杂,本文仅对考虑基金分红的总回报作进一步分析。
基金通常会把已经实现的收益向投资人进行分配。
分红的基础为\"基金净收益\",即基金的收入回报和通过卖出证券实现的资本回报,减去依法可以在基金收益中扣除的费用后的余额。
按照目前有关规定,分红有两个约束条件:一是基资要有已实现的净收益,二是分红比例在一年中不得低于已实现净收益的90%。
对于分红方式,投资人有两种选择,一是分配现金;二是再投资,即将分得的收益再投资于基金,并折算成相应数量的基金单位。
分红后,单位基金资产净值会下降。
假设分红前单位净值1.06元,单位分红金额0.05元,则分红后单位净值降至1.01元。
考虑了分红因素后,我们再来计算总回报。
总回报=(Ne÷Nb)*(1+D1÷N1)*(1+D2÷N2)*……*(1+Dn÷Nn)-1
其中:Ne和Nb分别为期末和期初单位资产净值;D1、D2、Dn分别为第1次、第2次、第n次单位分红金额;N1、N2、Nn分别为第1次、第2次、第n次分红后单位净值。
以前文所举例子,如果该基金在本年度进行了两次分红,第一次分红前的单位净值为1.06元,每基金单位分红0.05元,分红后单位净值1.01元;第二次分红前的单位净值为1.08元,每基金单位分红0.06元,分红后单位净值1.02元。
总回报=(1.05÷1)*(1+0.05÷1.01)*(1+0.06÷1.02)-1=16.68%
基金分红送配登记除权日赎回价格该如何结算
交易日就是股票正常的买卖交易日 每个星期的星期1星期5都是交易日(法定假日除外 例如十一国庆节休息)分红派息是指上市公司向其股东派发红利和股息的过程式,也是股东实现自己权益的过程。
分红派息的形式主要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
股份公司经营一段时间后(一般为一年),如果营运正常,产生了利润,就要向股东分配股息和红利。
其交付方式一般有三种:一种以现金的形式向股东支付。
这是最常见、最普通的形式。
二是向股东配股,采取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把资金留在公司里扩大经营,以追求公司发展的远期利益和长远目标。
第三种形式是实物分派,即是把公司的产品作为股息和红利分派给股东。
在分红派息前夕,持有股票的股东一定要密切关注与分红派息有关的4个日期,这4个日期是:
1.股息宣布日,即公司董事会将分红派息的消息公布于众的时间。
2.派息日,即股息正式发放给股东的日期。
3.股权登记日,即统计和 认参加期股息红利分配的股东的日期。
4.除息日,即不再亨有本期股息的日期。股权登记日后的第一天就是除权日或除息日,这一天或以后购入该公司股票的股东,不再享有该公司此次分红配股。
除权日是,转增或者配送股以后市场可流通总股数增加,那么原来的市场价格必须进行除权。
不然对后来买股票的人就不公平了。
一样的总市值,股数增加了,价格却没降。
除权日的开盘价不一定等于除权价,除权价仅是除权日开盘价的一个参考价格。
当实际开盘价高于这一理论价格时,就称为填权,在册股东即可获利;反之实际开盘价低于这一理论价格时,就称为贴权,填权和贴权是股票除权后的两种可能,它与整个市场的状况、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送配的比例等多种因素有关,并没有确定的规律可循,但一般来说,上市公司股票通过送配以后除权,其单位价格下降,流动性进一步加强,上升的空间也相对增加。
不过,这并不能让上市公司任意送配,它也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和国家有关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除权对股价的影响由于公司股本增加或者向股东分配红利,每股股票所代表的企业实际价值(每股净资产)有所送还减少,需要在发生该事实之后从股票市场价格中剔除这部分因素。
因股本增加而形成的剔除行为称为除权,因线利分配引起的剔除行为称为除息。
例如,公司原来股本为1亿股,每股市价为10元,现公司每股送一股的比例实施,则该事实完成后企业实际价值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总股本增加到2亿股,也就是说转增股本后的两股相当于此前的一股所代表的企业价值,每股盈利变为0.5元,其市价应相应除权,调整为5元。
这样,除权前后企业的市价总值不变,都为10亿元。
如果企业不是决定转增股本,而是决定将每股盈利1元全部作为红利派发,那么实施送红利之后,每股实际价值将减少1元,应当对其市价除息,相应调整为9元。
上市公司在送股、派息或配股时,需要确定股权登记日,在股权登记日及此前持有或买进股票的股东享受送股、派息或配股权利,是含权(含息)股。
股权登记日的次交易日即除权除息日,此时再买进股票已不享受上述权利。
因此一般而言,除权除息日的股价要低于股权登记日的股价。
除权(除息)股与含权(含息)股的差别就在于是否能够享受股利、股息,这也决定了两者市场价值之间存在差异。
除权日当天开市前要根据除权除息具体情况计算得出一个剔除除权除息影响后的价格作为开盘指导价,这也称为除权(除息)基准价,其计算办法是:(1)除息基准价的计算办法为:除息基准价=股权登记日收盘价-每股所派现金(2)除权基准价计算分为送股股权和配股股权:股权登记日收盘价送股除权基准价=——1+每股送股比例股权登记日收盘价+配股价*配股比例配股除权基准价=——1+每股配股比例(3)有送红利、派息、配股的除权基准价计算方法为:收盘价+配股比例*配股价-每股所派现金除权基准价=——1+送股比例+配股比例在除权除息后的一段时间里,如果多数人对该股看好,该只股票交易市价高于除权(除息)基准价,即股价比除权除息前有所上涨,这种行情称为填权。
倘若股价上涨到除权除息前的价格水平,变称为充分填权。
相反,如果多数人不看好该股,交易市价低于除权(除息)基准价,即股价比除权除息前有所下降,则为贴权。
股票能否走出填权行情,一般与市场环境、发行公司的行业前景、公司获利能力和企业形象有关。
权证是一种有价证券,投资者付出权利金购买后,有权利(而非义务)在某一特定期间(或特定时点)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或者出售标的证券。
其中:发行人是指上市公司或证券公司等机构;权利金是指购买权证时支付的价款;标的证券可以是个股、基金、债券、一篮子股票或其它证券,是发行人承诺按约定条件向权证持有人购买或出售的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