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代表性标题之下的一个特定的思维缺陷是特沃斯基和卡尼曼所说的“小数法则”。通过查阅心理学和教育类杂志.他们发现研究者系统性高估了从小样本中获得结果的重要性。统计学的“大数法则”表明,大样本会较好地代表其所囊括的人群。比如,民意调查基本上是准确的,因为调查的是大范围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群。样本数量越小(或调查的内容越少),其发现更有可能是偶然性的而非有意义的。
然而特沃斯琴和卡尼赞的研究显示,心理学或教育学实验者通常在很少的样本之上建立他们的理论,其结果很有可能是偶然的。但这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者都对其攀于少数观察对象或较短时间的结果的该要性充满信心。这是一个菲常重要的认知错误,常常会在各种条件下的市场中重复发生。
比如,尽管金融研究者已经表明在某个时间段最“热”的基金常常在另一个时间段表现非常糟糕,投资者通常会蜂拥买入在过去一年或几年内表现出色的证券基金。1996~2000年互联网泡沫中的热门基金的最终结局。显示了为什么这种决策具有毁灭性。在那场泡沫中,几百亿美元的资产流向了雅努斯(Janus)资本集团。它的短期交易记录非常壮观,其旗舰雅努斯基金在1998年的收益比标普500指数高出10.3%,在泡沫破灭之前的1999年,收益率更是高达26.1%。尽管它在互联网股票飞涨的时候是大热门,但到2003年年底的十年中,雅努斯簇金的年收益是8.7%.这意味着它在这十年中的表现跑输大市22%,这段时间包括互联网泡沫期和之后的互联网股灾。
引用这一残酷的统计数据并非为了审判雅努斯所造成的报失。雅努斯基金的资产在1993年是90亿美元,到互联网泡沫的最高点几个星期之后的2000年3月31日上涨到400亿美元。它的大部分顾客因为人场人晚而没有享受到9O年代极好的回报,却在接下来的熊市中损失修重。无需赘言,后进场的这群人的回报比雅努斯十年期8.7%的平均回报要低得多。
很多时候人们都会追逐以灾难告终的热门基金。在这场“热门股大赛“中,雅努斯的一些竞争对手的表现也同样糟糕。富达电信设备优选基金在1998年跑底标普500指数12.4%,在1999年更是高达45.5%,联博基金在这两年中相应的记录为34.6%和50.7%。尽管在大丰收的年份里互联网相关股票的表现远远优于其他股票。但在2003年12月引日之前的十年中,富达电信设备优选从金的核体回报落后标件500指数6%,而联博基金的年平均回报与大市持平。在这场泡沫之中.投资者在热门科网基金和热门股中损失了数千亿美元。这些所谓的热门基金所给出的收益不能与那些保守的蓝筹基金的长期记录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