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念完耶鲁后,成功地拿到了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的罗兹奖学金。这之后,他和一个朋友从牛津出发,开始了周游世界的旅行,打算游览35个国家。这次旅行完全是典型的邓普顿家族旅行方式,旅行经费少得可怜,他们出发时只带了200英镑,其中将近一半还是约翰在牛津靠赢牌攒下来的。尽管经费紧张,但约翰是一个天才规划师,他已预先规划好了整个旅程,包括将资金分成若干份,分别用于旅程的各个阶段。接着他又进一步将精心计算好的经费直接邮寄到行程的相应站点,目的就是为了严格控制花销。在这次旅行中,约翰还成了历史的见证者——他们在柏林停留期间,亲身感受了纳粹在1936年奥运会上展现出来的可怕力量。他继续旅行,横跨欧洲,途经中东,之后进入亚洲,其间在印度、中国和日本都停留过。此处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不仅是约翰那强烈的好奇心和游历世界各地的大无畏精神,还有他在旅行途中的所作所为。通过效仿多年前他母亲带他旅行时用的方法,约翰把旅行变成了一次集中学习。他研究目的地的状况、历史、人民、风俗以及博物馆,这实际上是一种深层次的学习体验。由于他让自己置身于当地文化中,预先研究过当地状况和人民,因此在旅行过程中,他对所到之处的地理、政治等基本情况都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圆满结束了这次旅行。
如果把约翰如何成为日后投资高手的过程比做一次旅行,那么此时我们又到了极为重要的一个站点。约翰创立邓普顿投资基金之前,投资领域有一种论调,说唯一值得购买的股票是美国股票,这种论调经久不衰,直到最近一二十年才声音渐弱。约翰游历丰富,对外面更广阔的世界也更了解,他认为美国投资者们普遍所持的这种看法愚蠢而荒唐。当然,这要看你所问何人了,因为人们解释采用这种投资范式的理由五花八门。约翰还在耶鲁念书的时候,他的同学们大都经济条件良好,许多人都投资股票。约翰问他们为何只买美国股票时,通常得到的回答是:只有美国才是重要的投资国家。
约翰一直认为这种做法既妄自尊大又目光短浅。若干年后,妄自尊大的美国投资者们的声势渐渐弱了下来,但是反对海外投资的偏见却还像暗流一样持续涌动。后来,人们对此的解释是不了解外国财务制度,选择在美国的跨国公司进行投资也可以实现与外国经济交流的目的。总而言之,这套普遍而带有偏见的论调体现了当时大多数人的观点,这种观点在约翰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很流行。并非是他顾虑太多。相信我,只要一有机会利用人们对股票市场的无知和谬见,他就会当机立断,立刻出手。约翰认为,投资购买其他国家的低价股不过是一种常识。只要股票价格便宜,在某个国家投资,与在仅花5美元就买到价值200美元的沙发床的纽约邻近地区投资并没有什么区别。
全球化投资现在已是再平常不过的观念了,共同基金领域现在挤满了投资经理,争抢着购买欧洲、亚洲、南美洲以至天底下几乎任何地方的股票。仔细研究这些基金,你会毫不奇怪地发现,很多基金都带有邓普顿的名字。原来,早在20世纪上半叶还没有一个人购买外国股票的时候,约翰就放心地在其他国家展开投资,因为他花了时间让自己见多识广,而不是被偏见牵着鼻子走。在60年代早期他就开始研究日本股票,这也许是更大、更艰巨的一个挑战。不过,从田纳西州的温彻斯特小镇走出后选择念耶鲁名校,而不是离家更近也颇有声望的范德堡大学,对约翰而言又何尝不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呢?
约翰熟知外国情况,因为幼年的教育让他知道知识无国界。毫无根据的偏见和成见会让人变得无知,而无知是各行各业前进的绊脚石。约翰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为了满足好奇心,他不断追求知识,这些关系之间不断地互动循环,加快了他一生从未止步的学习进程,这最终与他的天赋才华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如果说有一根线贯穿约翰投资生涯的始终,那就是他从容镇定运用智慧而不是靠耍聪明做事的能力,尽管他总有一大堆聪明的主意。约翰小时候,他母亲的朋友和熟人说起他来,都一致认为他“少年老成”。年幼的他身上显露出来的这种性格十分独特,因为他不仅体现出了应有的常识,而且还体现出了非凡的智慧,这种智慧对一个几乎还没有任何人生经历的人来说是十分罕见的。顺便说一下,也正是这种性格使他在投资市场上能遇事不慌,沉着应对。他天赋异禀,生性冷静,因此拥有超越常人的眼光。这听上去很简单,实际上,也确实很简单,但能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
当冲动或流行的错误观念导致股票市场崩溃或形成泡沫的时候(这种事总会周期性地上演),很难从市场上买家和卖家的集体行为中看到起码的智慧。换言之,如果所有的观察者都保持理性就会发现,投资者很容易将自己的常识和智慧最小化。许多投资者说他们急切盼望股市大跌,这样就能捡到低价股。然而,当我们看到道琼斯指数在一天之内跌了22.6%,就知道现实往往不遂人意。1979年,道琼斯市盈率低至6.8,并在此后好几年始终维持在这一较低水平,这时那些狂热的买家都跑到哪里去了?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发现,对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购买没有任何买家愿意购买的股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附带提一下,这恰恰是买低价股的最好方法,买到低价股会带来最丰厚的回报。
尽管用狗熊的熊掌向下用力拍击的动作来形容熊市是一种词源学上的错误,但我们不妨利用这个形象幽默一下(这个名词恐怕来自伦敦的股票经纪人,他们熊未捉到先卖皮,即卖空)。如果大多数投资者认为他们可以阻止已经抬起熊掌的狗熊向他们用力拍击下来的话,他们很可能想错了。而约翰却乐于看到狗熊摇动臂膀回身给他重重的一掌,因为他知道股票价格就要下跌了,买家可以买到更多的低价股。
人的观点和看法十分重要。无论市场表面看上去是多么简单,约翰的看法始终异于常人。从约翰的话里可以看出他那种与众不同的观点:“人们总问我何时前景最乐观,其实这个问题问错了。应该这样问:何时前景最黯淡?”这个观点应用到实践中就是:避免随大溜。这里所谓的大溜指的是股市上绝大多数的买家,他们像潮水一般纷纷涌向那些前景看上去最乐观的股票。避开前景看上去最为乐观的情况,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方式相悖,例如找工作,我们要挑前途光明的行业,出门要挑大晴天。奇怪的是,这种行为却很难带来投资上的成功。成功投资所需要的是与之相反的行为,即找出前景看上去悲观却具有发展潜力的股票。
想做到这一点,投资者必须使自己脱离众人,甚至不要和他们待在一起。约翰早年在纽约做理财工作,1968年他搬到巴哈马后不久,就以共同基金经理的身份创下了最佳业绩纪录。这不是一个巧合。约翰总说,自他搬到拿骚以后,他的业绩表现越来越好,因为地理上的距离使他远离了那些华尔街的经理们,他不得不从完全不同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从那时起,他不再和华尔街的分析师们一起,关注相同的公司的业绩表现,参加相同的活动。脱离了华尔街那个环境后,他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思想,这使一切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联想到沃伦·巴菲特住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有些读者也许会好好考虑这种地理和思想上的分离所带来的好处了吧。
从童年开始一直到大学时代,约翰一直善于利用股市上人们偶尔的愚蠢或天真的错误想法,这种能力是他在扑克牌桌边练出来的。约翰早年是一个玩牌高手,至少与温彻斯特的同龄孩子相比,与后来耶鲁与牛津大学的同学们相比,他算得上高手。他8岁左右就学会了打牌,此后经常打牌赢几个小钱。1931年,耶鲁二年级刚开学的时候,他和整个国家一样,面临着一次普遍性厄运——大萧条开始了。就是在这一年,曾祖父告诉约翰,由于极度糟糕的经济状况,他已拿不出哪怕1美元为约翰交学费了。
幸运的是,约翰的叔叔沃森·邓普顿资助了他200美元路费让他重返耶鲁,但是之后他要自己供自己完成学业。约翰欣然接受了资助,立刻动身回耶鲁,决心找工作挣钱,同时申请助学金。他两件事都做了,但还是不够支付全部学费。他转而将目光盯住了牌桌。他对出过的牌过目不忘、能正确估算出牌概率、准确判断其他玩家的水平和出牌策略,这些本事让他在小小的牌桌上赢了不少钱。据约翰估计,他学费的25%都是靠打牌赢来的,剩下的75%则靠他在学校勤工俭学和由于学习成绩优秀而获得的学业奖学金。
把约翰玩牌的这些插曲与投资联系起来,会给我们带来特别的启示。约翰精通牌术,这一点很有趣,因为这个游戏要求玩家有超强的概率估算能力,有敢于冒险的精神,而且或许也是最重要的,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这样的专业投资者并不少见,他们在金融领域操作技巧娴熟,精通会计学或经济学。事实上,这个世界上聪明人比比皆是,他们能精确分析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以及现金流量表,娴熟运用竞争策略这样的微观经济学知识,识破财务把戏,熟练估算出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等等。但是,一个聪明机灵的人要想变成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关键是:别做蠢事。
听着似乎很简单,是吗?再认真想想。在扑克牌游戏中获胜所需要的那些条件,同样也是成功投资所需要的条件。你要有能看到种种行为背后的动机或驱动力的本事。假设你像往常一样,正在和同一帮朋友打牌,其中一个朋友有个习惯,在一定情况下,他会虚张声势迷惑他人。因为你已经学会了识别他这套把戏,所以会按兵不动,等他自信满满地抬高赌注的时候,你就叫他摊牌,这样就能轻而易举把他的钱通通收入囊中。当然,股市上不能像牌桌上那样要求别人摊牌,但是如果一只交易股票与其预期收益、现金流量等相比价格过高,就可以断定这只股票,就像你的那位朋友,是在虚张声势罢了。你可以算准你的朋友最后一定会输得连衬衣都不剩;同理,你也可以断定那只价格昂贵的股票也一定会大跌,因为投资者发现他们手里握着的不是一副绝妙好牌,而是最差的一对儿小三。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一点,从游戏开始一直到你朋友虚张声势的把戏结束这段期间,他曾玩一局赢一局,还不断在众人面前使劲炫耀,刺激大家。客观地讲,像约翰这种牌桌边的玩家,从当晚一开始就识破了这种虚张声势,他会耐心地等待,最后赢光你朋友的钱。分析并了解了这种股市范式之后,让我们再重新回到前面的起点。
一个把钱投入股市的聪明家伙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还需要一点儿额外条件,那就是良好的判断力。你信也好,不信也罢,约翰认为,他的判断力正是他与其他投资者的不同之处。什么他所受的常春藤名校教育、罗兹奖学金、数字和概念方面的天赋等等,通通都不重要。在他看来,他的判断力才是他有别于众人、获得高成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附带提一下,约翰最喜爱的诗之一是吉卜林的《如果》。诗的开头这样写道:“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之时,你能镇定自若……”约翰就始终能够保持这种异常冷静的头脑。巧的是,《如果》也是我幼年时期最喜欢的诗之一。约翰的沉着冷静,可以从他在耶鲁念书时的一次经历反映出来。由于约翰当时要自己供自己完成学业,因此他给自己开了一个银行支票账户。然而,像大萧条时期的很多人一样,他也亲身经历了存钱带来的惨痛教训,只能眼睁睁看着存有他资金的银行破产倒闭。作为一个永不认输、坚持到底的人,他继续打工(也继续赌牌)以继续他的学业。第二次存钱的时候,他咨询了一位教授,打算把钱存入纽黑文市最保险的银行。听完了教授的建议,他就去银行把钱存了起来。然而没过几周,他正走在路上,看到长长的一队人已经排到了他那家“最保险的”银行的人行道上了,人们都在叫喊着让银行还钱。他镇定地走向这支队伍,心里已然确定这家银行正在遭受挤兑。他边走边注意到所有的储户都在支票账户窗口前排队,而储蓄账户窗口则没有一个人排队。约翰素来沉着冷静,头脑清醒,此时,他径直走向储蓄账户窗口,将支票账户转为储蓄账户,顺利地把钱取了出来。
对那些希望在股市上投资成功的人来说,从以上对约翰投资判断力的描述中可以学到很重要的一招,即股市变现很重要。事实上,在股市人人都惊慌失措、不停抱怨情况有多么糟糕的时候,如果你依然能明智地购买投资产品,哪怕是简单但信誉良好、价格低廉的共同基金,那么你就拥有了获得成功的必胜利器。记住我们前面说过的话。当然要接受这一点很困难,因为作为作者的我们也是专业的理财师。事实上,到处不乏精明的基金经理,你们完全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积蓄委托给他们。(当然也有些基金经理水平很差,你自己做功课不也有好有差吗?)如果你能看到在拍卖会上以极为低廉的价格买下一个农场所蕴藏的巨大利益,也明白价格之所以如此低廉是因为再没有其他人在那儿抬价,那么你就能充分理解“在股市中猎取便宜货”这个概念了。反之,如果事务所的台阶上挤满了竞价者,他们推来搡去,高声叫嚷着把价格越抬越高,那么你很可能就买不到便宜货了。需要记住的重要一点是:如果你和其他所有人一样跟风买卖股票、共同基金或其他任何类似产品,你获得的回报也将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两样。所以,“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之时,你能镇定自若”,你就成功地踏上了明智投资之路。
好好想一想约翰这句话里所包含的真知灼见吧:“在别人沮丧地卖出时趁机买进,在别人疯狂买进时趁机卖出,这需要最大的毅力,但收获也最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