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安稳地平衡在7.05附近了,汇率波幅也开始逐级收窄。这说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顶住了“特朗普闹腾”,而相对稳定下来了。
这时候可以说说了。事实告诉大家,贬值“破7”没什么了不起,就像升值过程中升破“7”一样,谁都无须惊恐、更无须担忧。我们说,面对汇率这样的重大市场价格问题,我们始终都该保持平常心,既然我们已经依从了市场,那就让市场更多发挥作用,让汇率更加符合市场规律,不要动不动就主张干预。
我们始终认为:人民币兑美元7:1这样的一个汇率数值不过就是“水平”而已,没什么实际意义。此间,我们坚决反对一些人把“7”当成什么“重要心理”关口,而要求央行坚决捍卫。但在央行操作过程中“不好说、也不该说”,说多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笔者认同“主张守7者”是“好心”,他们担心人民币“破7”之后可能出现“攻击性贬值”。但我想说的是:你担心越严重的时候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要“公开说”,而且越大的嘴巴越不要说,除非央行希望自己需要“用嘴管理”。其实,你不说,反而给央行行动留下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而说了,往往会导致央行行动左右为难。
从市场心理过程看,如果央行反复坚守“7”这个汇率点,那这个点就会“越来越硬”,因为大量投机盘会更多地“赌7不破”,在这个点附近大量做多。表面上看,这应当可以帮助央行“守7”,但“空头在暗处”,而且往往备有加仓后手,所以就算“坚守”也无法确保人民币汇率不会“短时间或瞬间失守”,这很麻烦,如此之大的做多力量都没能阻止人民币“破7”,那势必引发多头倒戈,并使央行“守7”成本成倍、甚至几倍增长。使得原本可以平稳“破7”的市况,演变成一场大赌局。关键是,这样的市况会不断自我强化,一浪高过一浪地冲击市场,坚守成本越来越高。
所以笔者始终认为,汇率管理不是汇率操纵,它就像做市商,在维系市场流动性不出意外的前提下,在市场绝大多数投资者认同的价位上平缓市场价格波动,而不是简单地阻止价格上涨或下跌。
对中国而言,人民币贬值和升值都是“双刃剑”,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所以,不存在绝对的好与不好。反对人民币贬值的理由往往集中于“贬值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这个观点明显有失偏颇,因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的强劲和稳健,而绝非不断升值。
相反,长时间高估人民币反而会破坏中国经济基本面,破坏人民币升值最重要的根基。另外,货币升值也与货币“强弱”无关,货币强弱的基础是贸易计价和结算权利的大小。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数量和占比都还很低,所以不要轻言“强势人民币”,这没意义。还有一个严重问题是:如果国外投资者是因为判断人民币升值而更多持有人民币,那属于投机性持有,一旦因为经济周期等原因促使人民币贬值,那这些投机性持有者会不会大肆抛售人民币,而导致人民币汇率“周期+攻击”形成难以控制的贬值?
再说一个严重的常识性问题。考虑汇率问题“不能单说人民币该升该贬”,因为汇率是两个国家货币相对运动的结果。说人民币兑美元不该贬值、该升值,那同时要看美元的情况,尤其是美国货币政策对美元币值的影响。还有,美元升值、贬值只要看美元对一篮子货币的指数,一篮子货币中欧元独占60%,所以美元指数走高走低(所谓升值贬值)往往是欧元区货币政策与美元货币政策对局较量的结果。但是,人民币根本不是一篮子货币的成分货币,所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变化比较复杂,不能依据美元指数走高走低轻言升贬。
所以,判断人民币兑美元走势需要更多回归常识:依据经济基本面相对变化、利率相对变化、物价相对变化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相对变化等予以客观而独立地去评判。还有就是“不能着急”,人民币国际化是自然而言的过程,尽管这并不排斥抓住机会推一把或关键时刻为之创出一些环境,但总体还该是自然的过程,而且越自然越坚实。
尽管在“破7”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央行在港发行央票、收回境外人民币流动性、拉高人民币离岸市场借入成本、稳定境外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努力,但总体而言,手段得法、代价有限,没有出现一些人预估的“暴贬”或其它不可接受的局面。这说明,中国央行在汇率管理方面已经显得非常纯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稳定在7.05附近,咋了?咋也不咋,一切正常,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