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空制度的市场深度、买卖差价分析
市场深度是另一个衡量股票流动性的指标。某股票某一时刻的市场深度被定义为该股票在最佳的买盘/卖盘上的待成交的股票数量。因此,市场深度和买卖价差是衡量市场流动性的两维指标。
3.3.1.3市场质圣
Gray, Smith和Whaley (2002)引人了“市场质量”的概念,其实质是把市场深度和买卖价差的两维概念合为一体。他们建立了一个“质量指
数”(Quality Index, QI),其定义为:
QI=(买盘深a十卖盘深度)/2/相对价差
由定义可见,市场深度越高,QI越高;价差越低,QI越高。高QI意味着更高的市场流动性,而不管其来源是市场深度还是买卖价差.
3.3.2信息不对称程度(买卖价差分解)
微观结构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什么决定了买卖价差?这牵涉到对买卖价差的分解。Ahn, Cai, Hamao和Melvin (2002)将该问题的研究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交易价格的时序相关性,参见Roll (1984) , Lin,Sanger和Booth (1995),Huang和Stoll (1997),等等。另一类是基于买卖双方主动引起交易的程度,参见Glosten和Harris (1988), Madhavan和Smidt (1991),等等。在此类文章中,买卖价差被分解为三个部分:报价执行成本、信息不对称成本和存货成本。
在本书中,我们选用第一类研究方法论进行卖买价差分解。这意味着我们将忽略存货成本。我们这样处理是基于如下两个原因:
(1)现存的文献表明,存货成本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参见Stoll(1989),Madhavan和Smidt (1993),等等。
(2)不同于NYSE的混合型市场,香港交易所是纯指令驱动市场,价差是由买卖双方报价差别自动形成,没有做市商的存在,因此,做市商出于提供流动性而必须持有一定存货的情况理论上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