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收益增加说明什么?
每股收益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判断和评价管理层的经营业绩。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在分析每股收益指标时,应注意公司利用回购库存股的方式减少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使每股收益简单增加。另外,如果公司将盈利用于派发股票股利或配售股票,就会使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增加,这样将会大量稀释每股收益。在分析上市公司公布的信息时,投资者应注意区分公布的每股收益是按原始股股数还是按完全稀释后的股份计算规则计算的,以免受到误导。
对投资者来说,每股收益是一个综合性的盈利概念,能比较恰当地说明收益的增长或减少。人们一般将每股收益视为公司能否成功地达到其利润目标的计量标志,也可以将其看成一家公司管理效率、盈利能力和股利来源的标志。
每股收益这一财务指标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之间具有相当大的可比性,因而在各上市公司之间的业绩比较中被广泛地加以引用。此指标越大,盈利能力越好,股利分配来源越充足,资产增值能力越强。
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报告要求披露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两个指标,以更科学地反映报告期内股份变动对每股收益计算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
基本每股收益=P÷SS=S0++Si×Mi÷M0-Sj×Mj÷M0-Sk
其中,P为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S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S0 为期初股份总数; S1 为报告期因公积金转增股本或股票股利分配等增加股份数; Si 为报告期因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增加股份数;Sj 为报告期因回购等减少股份数;Sk 为报告期缩股数; M0为报告期月份数;Mi 为增加股份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Mj 为减少股份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
稀释每股收益=[P+(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利息-转换费用)×(1-所得税率)]/(S0+S1+Si×Mi÷M0-Sj×Mj÷M0-Sk+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可转换债券等增加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其中,P为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公司在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考虑所有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影响,直至稀释每股收益达到最小。
怎样分析每股收益增加?
按照有关法则,应当列示每股收益的企业,比较财务报表中上年度的每股收益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的规定计算列示。
考察每股股收益历年的变化,是研究公司经营业绩变化最简单明了的方法。但是,必须注意一点,公司财务报表上的净利润数字,是根据一定的会计制度核算出来的,并不一定反映出公司实际的获利情况,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取得不同的盈利数字,与其他国家会计制度比较,相对来说,中国会计制度核算出的净利润,比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核算出来的盈利数字通常偏高。投资者要特别留意,公司应收账款的变化情况是否与公司营业收入的变化相适应,如果应收账款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发入的增长速度的话,很可能一部分已计入利润的收入最终将收不回来,这样的净利润数字当然要打折扣了。
在研究公司每股收益变化时,还必须同时参照其利润总值与总股本的变化情况。由于不少公司都有股本扩张的经历,因此还必须注意每时期的每股收益数字的可比性。公司的净利润绝对值可能实际上是增长了,但由于有较大比例的送配股,分推到每股收益就变得相对小了,可能表现出减少的迹象。但如果以此认为公司的业绩是衰退的话,这些数字应该是可比的。不过,对于有过大量配股的公司来说,要特别注意公司过去的每股收益是否被过度地摊薄,从而夸大了当前的增长程度。这是因为,过去公司是在一个比较小的资本基础上进行经营的,可以使用的资金相对目前比较少,而目前的经营业务是在配股后校大的资本基础上进行的。
使用每股收益分析盈利性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每股收益不反映股票所含有的风险。例如,假设某公司原来经营日用品的产销,最近转向房地产投资,公司的经营风险增大了许多,但每股收益可能不变或提高,并没有反映风险增加的不利变化。
(2)股票是一个"份额"概念,不同股票的每一股在经济上不等量,它们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的公司间比较。
(3) 每股收益多,不一定意味着多分红,还要看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以上就是怎样分析每股收益增加?的全部内容了,在最后给大家提醒的要注意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的分析当中,大家还是需要仔细一点,这样这个指标才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