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有活跃股市而推进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动机,广大的投资者更有利用活跃的股市而获取投资回报的渴望。在中国6800万股市投资者中,绝大部分是个人散户。在中国还缺乏充足的投资渠道的情况下,他们将自己微薄的积蓄投入股市,希望是行得春风夏雨,至少获得超过银行利率的回报。但是,只有股市活跃时,投资者才有较高的回报率,而在股市低迷时,绝大多数股民不但没有回报,而且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这不仅极大地挫伤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并且也会影响潜在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而一个让投资者失去信心与热情的股市,必然会丧失活力,缺乏生机,其筹资功能与投资功能都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这又将进一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如此循环往复,其结果必然是投资者纷纷撤退,股市日益萎缩。
股市不活跃,首先打击的当然是投资者的积极性。在目前居民储蓄存款已达8万亿之巨的情况下,许多人却不敢涉足股市,已进入股市者也大都是抱着进去捞一把就出来的心理,把股市当成一个投机的场所,纯粹博取二级市场中的差价。其原因,主要就是股市不规范与不活跃,涨少跌多,熊长牛短,投资者不敢作长期投资的打算。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给所有的人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让大家能够通过规范经营得到合法的收益。股票市场虽然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市场,但这一基本功能也是必须具备的。有人说,在股市上,能够赚钱的始终是少数,这显然不对。股票投资不同于赌博,与般投资一样,应是风险与收益共存的。如果商品市场上能赚钱的是少数人,就会出现萧条和危机,股市同样如此。相比之下,美国股市上则有90%的投资者坚持长期持股,他们之所以对股票的长期潜力坚信不疑,是因为自1982年以来,股市每次出现下跌后都迅速反弹,而且变得更加强劲。而中国股市一直是涨得少,跌得多,涨的时间短,跌的时间长,这样,谁敢在股市做过多的停留呢?
股市不活跃,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也是一目了然。企业不能通过日益壮大的股市筹集到发展资金,国家不能通过活跃的交易征收到税费,内需市场不能通过投资者的财富增值刺激消费……
分析中国股市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由于过去我们对股份制认识不足,把股份制等同于私有化,把股市当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投机场所,以至在股市发展较长的时间内,股市一直是处于一种试验性质,一种遮遮掩掩的状态。因此,中国股市不仅出现了占总股本60%以上不能流通的公股这种畸胎,而且管理层对股市的发展也一直是保持一种非常谨慎的态度。股市稍微红火一点,便害怕是泡沫经济来了,于是惊惶失措,一瓢冷水泼来,股市立即降温;等到股市冷到极点几乎奄奄一息了,这才出台一些利好政策促一把;但股市刚刚有了一点热度,各种“股市威胁论”又出来了,于是又是一瓢冷水泼去……如此周而复始,中国股市便像一个木偶被牵制着,进两步退一步,涨一天跌半年。
现在,中国股市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明确的肯定,这对一直处于夹缝之中遮遮掩掩的股市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利好”。江泽民总书记在《证券知识读本》一书的批语中清楚地指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有证券市场。建立发展健康、秩序良好、运行安全的证券市场,对我国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筹集更多的社会资金,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1999年以来,管理层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促进股市发展和规范的政策,对股市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虽然2001年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股市的大幅下挫,但从2002年的政策背景看,扶持中国股市发展的方向没变,未来中国股市稳步发展的趋势也没有变。当然,从2001年的股市风波,我们也看到,未来股市的发展将选择慢牛走势,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热就万木焦毙,一冷就周天寒彻。这也是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的一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