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营运能力分析比率是用来衡量公司在资产营运方面效率的财务比率。资产营运能力分析比率包括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对营业周期的分析可以通过对存货及应收账款的分析来代替。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其中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指未扣除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余额,即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年初余额”与“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平均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指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由于收入确认是一项重要的会计政策,因而本指标的分析不可避免地要参考财务报表附注。收入的确认方法包括行业会计制度规定和收入准则规定(目前仅适用上市公司)。对于同一笔业务是否确认收入,收入准则较行业会计制度要严格得多,因而,对于同样的业务,按收入准则确认的收入一般较遵照行业会计制度确认的收入要少,因而其应收账款周转率也偏低。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正确理解其分子和分母的意义都应该仔细阅读财务报表附注。首先,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大小与存货流转假设有直接关系。除了个别计价法外,存货的实物流转与价值流转并不一致,严格来说,只有应用个别计价法计算出来的存货周转率才是标准的存货周转率。因而,其他存货流转假设(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和零售价法),都是采用一定技术方法在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之间进行分配,销售成本和平均存货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这种关系在采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情况下特别明显。
在目前经济生活中,由于通货膨胀是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客观经济现象,物价普遍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采用先进先出法的销售成本偏低,而期末存货则高,这样计算出来的存货周转率毫无疑问偏低。而应用后进先出法则恰恰相反,这样必然导致存货周转率偏高。其次,按照股份公司会计制度,上市公司期末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下,期末存货价值小于其历史成本。公式中的分母变小,存货周转率必然变大。